热门帖子

焦點:千萬講師授致富秘訣



成功者大會(National Achievers Congress)是一年一度的國際人力資源和營銷高峰會,這個盛會自1992年起在世界8個國家和地區用4種不同語言舉辦。

大馬2007年成功者大會落幕,《財富廣場》結合其中4位千萬身價講師的授招,包括個人和生意成長秘訣,讓讀者無須自掏腰包幾千令吉出席座談會,即可免費上課。

賺錢巔峰期全力以赴

鄭文元博士(Clemen Chiang)
來頭:新加坡有名的期權投資導師,創立Freely商業學院。目前是多個協會會員,包括美國金融管理協會、亞洲行銷協會等。他將在吉隆坡和檳城展開預展。

鄭文元問:“你上週賺了多少錢?”

若回答不知道的有兩個可能性,一是錢少,二是錢多得數不清。回答知道則是清楚財務狀況的人。

年紀輕輕靠投資致富的鄭文元,分享讓搖錢樹成長的心得。

◆Take control Now(控制)
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可稱為高淨值財富個人(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簡稱HNWI),只有5%的人可歸納為該階層,95%的人沒有能力。

25歲轉折點,賺錢能力高峰可維持7年,隨後將停滯,40歲後將另創高峰,60歲後走下坡。掌控7年的黃金時期,作出投資才能逃脫財富下滑窘境。當然,35歲也可以是一個轉折點,惟還是要趁早。

能創造一筆現金,得以過自己的生活。和身邊的人有別的是,你看見自己的將來,並控制。

◆Research(研究)
投資選擇有賴於金錢、時間和知識。他指出,萬事起頭難,可使用研究和分析作參考。

他建議,投資要選擇最強的經濟體。選擇經濟體裡最強的公司、採用最強的分析和採用最強的方法。

他主張短期內獲得高回酬,提倡自由生活、工作和玩樂。

◆Economic Cycle(經濟週期)
美國經濟強霸地位不能動搖,嬰兒潮每40年出現一次,歷史上包括1881、1921和1961年。

按40年週期計算,首27年消費蓬勃,接下來14年滑下坡。主因是19至22歲消費能力處在巔峰,47歲下滑。

1881年首個嬰兒潮為例,人口至19至22歲,即約1901年消費能力巔峰維持27年至1928年,接下來14年則下滑(1928至1941年),以此類推。

從中可分析美國消費能力走勢,找出適當時機賺錢。他認為,在2009年始的消費趨勢走低前,仍有兩年投資良機。利好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會、美國總統選舉和2009年初發表國情咨文。

◆Execute a proven method(採用證明有效的方法)
最後則是採用方法。鄭文元指出,虧損是學習過程,不意味失去所有。以其學員為例,以可承受的64美元投資風險,看準一次機會取得72.75倍的回酬。

他提倡缺口分析(Gapping Analysis),通過圖表形勢和市場指標,在短時間內預測市場價格的巨大波動,從中獲利。

訂明確目標賺錢有動力

東德森(Tung Desem Waringin)
來頭:婆羅浮屠中亞細亞銀行的區域經理、印尼管理協會主席

操著一口鄉音英語的東德森有一股牽動全場情緒的魅力,推出的首本著作首日打破印尼銷量紀錄,名列印尼健力士大全。

在印尼,一年3000本才能擠進國家最佳銷售,他卻在首日賣出1萬本。以本身經歷為例,與其他人分享如何在各個領域都能創造新紀錄。

東德森指出,首部曲是設定明確目標,白紙黑字寫下,且必須正面。

“人腦88%由潛意識控制,若目標設定不明確,最終混淆潛意識,目標也無法達到。”

第二則是為自己找尋一個強而有力、非達到目標不可的原因。他舉了一個詭異例子,一個人被幾千大軍逼得走投無路,除非靠自己用手觸摸12呎高的天花板,否則酷刑折磨致死。

他反問:“你會怎樣做?”答案是:壯士斷“手”拋向天花板,丟了手,卻留下性命。

東德森表示,當年父親患病,從印尼往新加坡求醫。家境欠佳難以承擔昂貴醫藥費,調換病房的記憶歷歷在目,促使他發奮以為家人提供更好生活的決心。父親最終離開人世,他則成功發跡。

“找到最強大動力,人才會竭盡所能達到所設目標。最後必須僅記:學習最好,並做到最好。”

他表示,金錢就是交換附加價值,創造越多價值,就帶來越多金錢。他以生意人為例,成功買賣就取決於能為客戶提供甚麼附加價值。

無論是推銷生意或自己,先問問自己賣點是甚麼?買家能獲得甚麼好處?為甚麼買家要相信你?為甚麼買家非趁現在向你購買不可?

向同特質富豪取經

羅傑漢彌頓(ROGER HAMILTON)
來頭:亞洲頂尖理財諮詢顧問,不到30歲的年紀,已經是一位億萬富翁,現在他擁有5個不同行業的企業體系。

羅傑漢彌頓出現拋出兩個問題:“5年前的你和現在的你有甚麼不同?5年後的你,又會變成怎樣?”

正當每個人腦中回憶和未來的畫面交叉重疊無法對焦之際,羅傑開腔說:“我們越專注目標,達致的目標也越多。”

他表示,2006年先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貿易失衡達1.3兆美元,全球正進行一項史上最大的財富轉移。在這洪流裡,個人應採取行動讓自己受惠。

他舉出8種個性,每個人都可發掘個本身性和天賦並善加利用。參考相同特質的成功人士,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致富路線。

◆創造者(CREATOR)
財富創造:產品
典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甲骨文公司總裁賴瑞艾利森

創造者是擁有宏觀觀圖的思想家,擁有令人敬畏推動事情開始的能力,但他們整理東西能力卻可能讓人驚嚇萬分。

他們的幹勁可能讓周圍的人筋疲力盡,且本身很少察覺如何使用他們的幹勁和直覺帶來最大效益。他們常在一個又一個計劃或機會穿梭,卻甚少堅持到最後享受努力成果。

◆明星(STAR)
財富創造:個人品牌
典範:球星麥可佐頓、歌星麥可傑遜

明星知道個人性格的強項,不理會身旁負面影響,並發揮自己的優點。越大的成功意味越大壓力,處理不當斷送演藝生涯。

◆支持者(SUPPORTER)
財富創造:領導才能
典範:美國市長”朱利亞尼、微軟首席執行員史帝夫

擁有強勁人際技巧,善於打造關係,不過通常不懂善加利用創造永續財富。

◆商人(DEAL MAKER)
財富創造:買賣
典範:川普、梅鐸、李嘉誠

商人是天生的通訊家、影響家和商議家,對時機掌握十分敏感。許多人可能不瞭解或如何利用此獨特能力,甚至不相信交易可創造財富。

◆交易商(TRADER)
財富創造:交易
典範:索羅斯

許多人認為自己是交易商,實際上不是,因為大部份嘗試交易者蒙受虧損。他們擁有“近距離瞄準 ”運作的強項,因為他們很少作長遠打算。

索羅斯成功創造自己的財富,因為他很少失手。

◆累積者(ACCUMULATOR)
財富創造:增值
典範:股神巴菲特

累積者是最安全,依靠系統讓財富成長。許多人採用這種方法,卻因財富累積緩慢,往往在未見到成效前便離場。累積者常遭視為優柔寡斷和踟躕,且常遭忽視。

◆統治者(LORD)
財富創造:現金流量
典範:美國實業家洛克斐勒、美國石油巨富約翰保羅格蒂

具備企業家和明星特質,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類型的人罕見,卻能滾存現金,並掌控自然資源和人造架構。

他們行動緩慢卻篤定,有時讓週遭的人感覺挫敗。這種個性卻可能在創造財富時引起許多挑戰。

◆技工(MECHANIC)
財富創造:系統
典範:沃爾瑪創始人山姆威頓、麥當勞創始人雷克羅克

雖然沒有領導人的個性,卻擁有控制和管理人的能力。通過不斷複製或重複創造財富,並喜歡挑戰現狀。

羅傑指出,許多人仍認為賺多錢就能致富,孰不知當你失去所有金錢後,留在身邊的才是真正的財富。

如果比爾蓋茨投資股市,可能不會成為世界首富。瞭解自己的個性尋找自己發揮的天空,堅持或許就能像擁有同樣特質的富豪般成功。

行銷管理決定生意成敗

傑亞伯拉罕(Jay Abraham)
來頭:他被譽為行銷之神,也被譽為營銷鬼才。過去30年累計為企業創造額外淨利超過70億美元,微軟、花旗銀行、豐田和NIKE等國際企業都是成功案例。他本身更成為收費最高的營銷顧問,一天8小時的費用為4萬至7.5萬美元。

亞伯拉罕曾說過,“我可以幫助沒有錢和沒有名的人變得有錢又有名,有錢又有名的人找我,我可以把他們變得更加有錢!”

現有生意為何停滯不前?他指出,身邊有許多資源與機會,可以讓收入、權力、影響力與日俱增,只不過許多人視若無睹。以下授招,一些讓業務收入卻源源不絕的招數。

1. 現有生意找尋新收入

採用雙向系統,除了新客戶來源,也要重新啟動舊客戶。舊客戶群,其中50%可再活躍,向余下50%推介相關產品和服務。

2. 為現有業務模式開創新盈利

重新利用現有客戶群,向他們兜售其他產品和服務。

3. 使用現有資產、資源的新方法

可尋求知名企業顧問建議,或通過聯營開創新商機。

4. 為業務、產品和服務開創新領域

最普遍的便是提供免費會員資格,使用設計或特許開創新契機。

5. 善加利用表現欠佳機能

發掘用處並善加利用,例如建築物基層不起眼之處,卻是櫥窗廣告的最佳地方,賺取廣告收益。

6. 尋找其他推動銷售的資源

設立管理處、搜尋家和拍賣產品。

7. 將現在進行的事情發揮極限

採取風險逆轉(risk reversal),儘量消除為客戶進行交易時的風險;提供附加利益等。

8. 三大鑰匙

現有業務發揮最大極限、增加做生意手法和轉化已做過的事情。

生意成敗很多時候取決於管理和行銷手段。對阿伯拉罕而言,同在一個行業競爭,很多時候商機來自獨道眼光和創新改革。

結語

成功者大會由成功資源(Success Resources,http://www.srpl.net)私人有限公司主辦,過去十多年投入上千萬美元,力邀全球世界級導師傾囊傳授成功之道。

這些“達人”、百萬富翁或千萬富翁所說的並非一些難以明白的大道理,關鍵在於是否真正洞悉箇中道理,並採取實際行動。

許多演講家關係亦師亦友,在同個圈子裡互相學習,卻在各自領域創出名堂。學以致用,就能為人生帶來大改變。
財源滾滾老板必讀的賺錢8大戒律



1. 老是想追求與眾不同或創新,往往用戶接受不了而拒絕購買,市場培育也花時間花成本,還會給競爭對手落下空子,所以寧做老二不做領跑者,不知名就不知名吧,反正利潤高風險小。

2. 不要口無遮攔,讓好好的企業被謠言所殺。

3. 做事一會風一會雨,常常不了了之,只說不做,往往事情就這樣失敗了。

4. 記住利潤,做事之前一定要記住利潤,算計一下投入產出比,看看該不該做。

5. 一定要形成產業鏈,把錢分給其他人賺。雖說憑自己的能力可以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市場,切記也不要形成壟斷。

6. 一味追求市場份額、銷量、名氣、產量、第一等,往往忘記了我們要的其實是利潤。

7. 別信甚麼點子大王,收集客戶反饋和行業報告是最有作用的。

8. 一定要保證團隊老中青三代,這樣才有穩健的、又持續活力的發展力。
動腦財富 9種手段成就大事



每個人做人辦事的手段都是不一樣的,可以說一個人就有一種手段,一個人就有一種靠自己手段獲得成功的途徑。

無數事實表明,有些人就是太過於自信,想念自己確認的手段能夠解決任何問題,但不知道這種往往是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他們總覺得離成功的目標不是越來越近,而實際上越來越遠。

人生的計劃和行動,是需要靠章法來完成的,而不是靠一些怪招去謀劃的。這就好比在拳擊台比賽一樣︰兩個拳手相互較量,激戰正酣,進退躲閃、撲讓攻守,都有相當靈活的步伐和拳路,他們的一招一式都是為成功而做準備的,這一招一式就叫手段。可惜的是,有很多人並不能看到這一招一式的寓意。

手段是成功的保證,沒有手段的行動和計劃一定是事倍功半的,孫悟空與牛魔王一比高低,靠的是甚麼?靠的是他七十二變的手段;“飛人”喬丹叱 NBA賽場靠甚麼?靠的是他靈活自如、左右盤帶,飛身灌藍的手段。一名話,沒有手段,你永遠吃不到成功的甜果。

手段從何而來?對於那些成大事者來說,他們善於總結自己、反思自己、比較自己,從而避實就虛,找到自己人生的強項——自己究竟能幹甚麼和不能幹甚麼,並付出實際的行動。這個過程就是確立自己成大事手段的過程。不明白這一點,一個人永遠就會在錯誤的方向走下去。

成大事的9種手段︰

1. 敢於決斷—克服猶豫不定的習性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於決斷的手段,總是左顧右盼、思前想後,從而錯失成功的最佳時機。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來時,敢於做出重大決斷,因此取得先機。

2. 挑戰弱點—徹底改變自己的缺陷

人人都有弱點,不能成大事者總是固守自己的弱點,一生都不會發生重大轉變;能成大事者總是善於從自己的弱點上開刀,去把自己變成一個能力超強的人。一個連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糾正的人,只能是失敗者!

3. 突破困境—從失敗中撮成功的資本

人生總要面臨各種困境的挑戰,甚至可以說困境就是“鬼門關”。一般人會在困境面前渾身發抖,而成大事者則能把困境變為成功的有力跳板。

4. 抓住機遇—善於選擇、善於創造

機遇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有些人浪費機遇輕而易舉,所以一個個有巨大潛力的機遇都悄然溜跑,成大事都是絕對不允許溜走,並且能縱身撲向機遇。

5. 發揮強項—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一個能力極弱的人肯定難以打開人生局面,他必定是人生舞台上重量級選手的犧牲品;成大事者關於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充份施展才智,一步一步地拓寬成功之路。

6. 調整心態—切忌讓情緒傷害自己

心態消極的人,無論如何都挑不起生活和重擔,因為他們無法直面一個個人生挫折,成大事者則關於高速心態,即使在毫無希望時,也能看到一線成功的亮光。

7. 立即行動—只說不做,徒勞無益

一次行動勝過百遍心想。有些人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所以看不到更為實際現實的事情在他身上發生;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動來落實自己的人生計劃的。

8. 善於交往—巧妙利用人力資源

一個人不懂得交往,必然會推動人際關係的力量。成大事者的特點之一是︰善於靠借力、借熱去營造成功的局勢,從而能把一件件難以辦成的事辦成,實現自己人生的規劃。

9. 重新規劃—站到更高的起點上

人生是一個過程,成功也是一個過程。你如果滿足於小成功,就會推動大成功。成大事者懂得從小到大的艱辛過程,所以在實現了一個個小成功之後,能繼續拆開下一個人生的“密封袋”。

可以講任何一種手段,都可以導致一種結果,但這個結果是不是最佳的結果,恐怕就很難說了。成大事者總是關於選擇最佳的手段,達到最完善的結果,這就是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此在成功之路上,你要想成大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你的手段對你推動成功的計劃是否立竿見影。
網站創商機-財源滾滾堵塞惡作劇


互聯網為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無限方便,但亦有不少好事之徒在網上惡意造謠生事,令受害者不勝苦惱,美國威斯康星州的珍妮爾可謂深受其害。自從她與男朋友分手後,真正的痛苦更開始了。

珍妮爾發現愈來愈多人錯撥她的手機號碼,嚴重時一天收到20多次來電,有的更在凌晨3時才打來。

後來她發現,原來前男友在Yahoo Answer上故意洩露她的手機號碼。例如網民要求饒舌巨星50 Cent的號碼,前男友便以打下她的號碼作答案:“結果有人在我的留言信箱中播放饒舌音樂,但我只喜愛爵士樂……這簡直是活罪。”

珍妮爾曾就此向雅虎投訴,但還是無法把資料拿下。最後,她的救星出現了。她申請成為Reputation Defender網站的會員後,該公司便代為與雅虎接洽,經過3個月的努力,她的資料終被刪除。

Reputation Defender月費10美元(約345令吉),每項成功刪除的資料另收30美元。

負責人表示,他們雖然不是律師,但卻很會和網站公司和不良網民打交道,大部份任務均能順利完成。
賺死薪,白領最貧窮?



甲:“何謂白領階級?”

乙:“光拿薪水不做事的,就是白領!”

這是網上流傳的一則笑話,也是在“挖苦”白領階級的一席話。

先撇開藍領不談,白領一族也被稱為嬌生慣養的一群,也被認為是高消費群。然而,這班人究竟有怎樣的消費方式與金錢觀,本週《財富廣場》透過問卷調查為你一一道來。

財富小辭典:白領階級

西方國家工業化後,社會出現了較明顯的分工。當時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耐克在《國家的作用》中,將現代勞動力劃分為3種類型:從事大規模生產的勞動力、個人服務業勞動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勞動力。

從事解決問題的勞動力、純粹用腦力勞動及上班時千篇一律穿深色西服與白襯衫加領帶的,成為“白領”。

藍領階級則是以金錢為酬賞,工作的重要性皆是第二,也最不講究環境舒適感。

藍領一般指向從事體力和技術勞動的工作者,特別指工作時間需要穿上工作服的階層。他們一般拿“週薪”或“小時薪水”。主要職業包括工廠技術人員、醫院護理人員、維修人員和客服人員等。

儲蓄習慣
中階白領錢最不夠用

根據《財富廣場》針對大馬白領一族進行的調查顯示,整體上擁有儲蓄習慣的白領依然高達74.3%。

如果再將每月收入達3001令吉以上稱為高階白領,3000令吉或以下收入稱為中階白領,前者的儲蓄率高達75.6%,後者則為72.5%。

由於收入較低,46.7%中階白領認為自己“常常”錢不夠用,當中以21歲至30歲的白領居多,佔了56.7%。另外38.3%覺得自己“偶爾”錢不夠花,只有15%的人滿足目前的開銷。

反觀高階白領只有35.2%覺得自己“常常”錢不夠用,“偶爾”遇上該問題的高階白領有34.8%,滿足於現狀的有30%。

永佳財務規劃有限公司陳建業指出,習慣儲蓄的白領有兩種心態,其一為從小被灌輸儲蓄的好處及根本不瞭解投資是甚麼的人。這般人認定儲蓄是理財的最佳方法。

第二種人則對投資的研究,但因為所能承擔的風險程度不高,因此把儲蓄當作最安全的理財方式,因為將錢存進銀行實際上並不用擔心。

他補充,這項調查也顯示,面對金錢問題的白領一族有逐漸年輕化的危機。這主要因為現代的年輕白領比較不自律或自制能力不高。這班人一貫抱持“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態度,沒有衡量開銷必要性。

他說,這與有沒有理財能力無關,因為白領一族都是知識份子,對理財有一定的認識,只是關乎本身的意願而已,但大多抵抗不了外在誘惑。

他也點出,以現代人力市場的供過於求現象來看,薪水調整幅度偏慢也導致部份白領無法負擔家庭開銷,而中階白領在這方面特別明顯。

日常花費
年輕白領吃喝玩樂最大方

整體來看,“繳付貸款”及“家庭開銷”為大多數白領的生活負擔,當中分別有63.3%及68.9%白領擁有上述負擔,負債群年齡大多介於21至40歲之間。

然而,卻有47.1%公眾將收入用於“吃喝玩樂”,中階白領更佔當中的63.8%,30歲以下年輕一代更高達75.3%,嚴重程度可想而知。

全方位理財顧問有限公司理財師黃基明認為,這與相關人士的“習慣”與“教育”脫不了關係,因為現代年輕白領都事事有人代勞,除了工作以外,就只選擇吃喝玩樂。

他說,由於忙碌於工作,現代父母選擇以“金錢”來補償子女,家務事也有女傭代勞,因此促成子女養成了揮霍的習慣,一般也沒“苦”過。

他透露,儘管目前大馬已出現許多理財課程,但改變態度才是關鍵要點,只怕社會又需要另外幾個年代來改變現有的觀念。

陳建業提及,獎勵自己是無可厚非的事,但必須量力而為,至少將20%至30%收入儲蓄起來,其它的再作規劃。

他說,理財並沒有將娛樂排外,而生活壓力也不一定要透過高消費來減輕,譬如看書、看電視及聽歌等,都不是高消費的減壓方式。

值得關心的是,只有28.3%人選擇把金錢進行投資,這顯示大部份人仍對“投資”興趣缺缺或缺乏相關知識。

慶幸的是將金錢用來購買名牌、手機及科技產品等的白領只有11.1%,揮霍程度還未步入嚴重界線。

LBC財務規劃公司首席顧問李文暢認為,由於從小到大都被灌輸儲蓄的好處,也養成了相關習慣,因此很多白領對“投資”興趣不大,也有的認為風險高,不值得一試。

他說,很多白領都是因為未嘗試過所以害怕,但應該先用自己所能承擔的費用進行投資,踏出第一步。往往很多人在獲得第一比盈利後,興趣就增加了。

財務負擔
所有白領揹負車貸及卡債

在繳付貸款方面,車貸、房貸及信用卡債務為最普遍債務,有46.6%、39.7%及45%白領擁有上述負擔,有的還同時擁有多項不同債務。相比之下,需要支付教育貸款的白領只有21.9%。

資料顯示,年齡介於21歲至40歲的白領的車貸及信用卡債務最高,比例分別高達95.5%及97.8%。

陳建業指出,由於現代信用卡發卡尺度降低,因此年輕白領很容易就能獲得信用卡,而這種“無形消費”讓很多年輕人未察覺負擔所在,因此造成相關債務之高。

車貸方面,如果能以公共交通代勞,就不要增加車貸負擔,汽車貶值幅度也較大,所以購買汽車必須視本身能力而定。如果想著以車炫燿財富,則不能被原諒。

另外,他認為目前的車貸償還年數拉長,一些汽車也不需繳付首期,導致一些白領認為開銷沒有顯著增加,但忘了高利息的存在。

然而黃基明說,由於交通設施不完善,汽車為現代生活的必備工具,因此擁有汽車貸款屬正常。但如果可以以交通工具來回住家與工作地點,那就沒必要承擔車貸。

他說,信用卡很方便沒錯,但有沒有被濫用或導致呆帳問題出現,就得視當事人的能耐有多高。白領必須學會去控制信用卡,並不是由信用卡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

兼職開源
少數白領邊賺外快邊學習

儘管接近一半的白領認為目前的薪金無法支撐現有生活開銷,但僅有27.3%白領選擇靠兼職來補貼生活開銷,而21至30歲白領佔59.2%。另外高達72.7%白領維持一份工作,當中以收入低於3000令吉者優先,佔了67.5%比率。

在兼職方面,85.4%人擁有1項兼職,另外14.6%人的兼職為2至3項,而只有5.1%白領的兼職收入介於1001至2000令吉之間,63.7%的兼職收入則低於500令吉。

兼職原因則以“增加財富”為大部份白領選擇,另有23.8%人認為由於入不敷出才需要兼職,8.9%希望可以透過兼職提升工作經驗,19%人希望尋找轉職或創業機會,只有6%人是為了還債。

陳建業指出,選擇以兼職來增加財富沒有不對,但必須視各自的企圖而定,而大馬目前的薪水幅度不符合市場通貨膨脹所帶來的物價水平,同樣導致白領必須以兼職解決生活負擔。

“只要兼職工作正當,沒有所謂的好與不好之分,但每家公司都有本身的員工法則,只要不影響主要工作,可以在公司允許下考慮兼職。”

黃基明則不鼓勵白領進行兼職。他說,如果在公司表現出色,一樣會得到老闆的賞識,因為兼職是對原本公司不公平的,那樣的工作方式不健康。

“如果認為兼職行業的出路較廣,乾脆直接往該方面發展,因為一時要兼顧兩份工作很困難,表現也會受影響。”

他補充,想要增加財富不如從開銷著手來得更直接且健全。

李文暢則認為,兼職是一項好的選擇,因為有了收入就不怕失業,也提供了創業的機會。這可以讓白領多與外界接觸,開拓自己的視野及挖掘自己的興趣所在。

由於必須兼顧日常工作及考慮體能狀況,工作天數為1至2天者達59.2%,3至4天的為34.4%,選擇5天或以上兼職天數的白領則更低,其中原因不難理解。

直銷及自行在外接案為一般白領所兼職行業,保險及快餐業則分別佔了3.7%及3.2%。

陳建業說,直銷會受歡迎因為一般可以從身邊的人著手,但執行直銷業務必須要有一定的勇氣,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賣人情”。

至於接案則因為時間較自由,也是最受SOHO一族歡迎的事項。

理財6項重要元素

(一)投資:先具備投資知識、瞭解本身的投資風險承受水平、投資款項及投資期限。

(二)稅務:瞭解政府的稅務政策及所提供的稅務優惠,然後規劃如何從中減低稅務,以減少額外負擔。

(三)教育:為孩子的教育進行規劃,當中包括考量受教育地點及所需費用,然後策劃如何進行投資或儲蓄來取得相關數額。

(四)遺產規劃:制定遺產分配,以避免未來的不必要的糾紛,同時為家人留一條後路。

(五)退休規劃:規劃退休生活、所需開銷及如何善用退休金,以防在退休時面對財務問題。

(六)財務分析:瞭解本身的財務狀況、負債項目及資產,同時改進或避免不必要的開銷,策劃如何花費及增加財富。(陳建業提供)

“愛錢”小趣事

原來一項被認為經商頭腦發達的猶太人,有個“愛錢的方法”。

據說,猶太人會將塗上“蜜糖”的金錢讓還幼小的孩子舔,因為他們相信那樣會讓孩子從小就對金錢產生好感,長大後就會愛惜錢財。

孩子長大後就會因為對錢的好感,而加於管理,這對理財有一定的作用。至於這到底管不管用,就無法應證了。(李文暢提供)

白領儲蓄習慣

有:74.3%
無:25.7%

日常花費

吃喝玩樂:47.1%
買奢侈品:11.1%
繳付貸款:63.3%
進行投資:28.3%
家庭開銷:68.9%

繳付貸款

車貸:46.6%
房貸:39.7%
信用卡債務:45%
教育貸款:21.9%
無:14.6%

兼職行業

直銷:17%
保險:3.7%
快餐:3.2%
接案:16%

兼職收入

RM500或以下:63.7%
RM501-RM1000:29.3%
RM1001-RM2000:5.1%
RM2001以上:0.6%
沒回答:1.3%

兼職天數

1-2天:59.2%
3-4天:34.4%
5或以上:6.4%

兼職原因

增加財富:42.3%
還債:6%
入不敷出:23.8%
提升工作經驗:8.9%
尋找轉職或創業機會:19%
喊窮!即起造富


白領,一份表面光鮮的工作,薪資待遇也好象很不錯,怎麼說都是知識份子。然而,在談及置產、栽培下一代、退休規劃時,又讓這班人非常懊惱。

究竟,人們要的不是表面的光彩,而是真實的“金錢實力”,但人生哪會有盡善盡美的事。

上週的《財富廣場》針對白領一族所進行的問卷,為你揭開了白領的日常開銷、生活負擔及增加財富方式等課題後,本週將研討白領一族的理財及金錢理念。

僅5%自認理財得好

理財不是件難懂的事,市場上的專業理財顧問也不盛枚舉,身為知識份子的白領階級在這方面更不應該有問題,但問題在於自己的意願及毅力有多高。然而,也不是每個白領都擁有超高的理財能力。

根據《財富廣場》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5.2%的白領認為自己的理財程度良好,但以“中等”為標準的就有52.5%,另外23.7%則認為自己的理財能力屬於“差”水平。

這顯示白領一族的理財能力只屬一般,大家還需要加把勁!

LBC財務規劃公司首席顧問李文暢說,父母一般灌輸子女要努力唸書,然後找份好工作,才會有能力買車、買房及成家立室。這樣的教導沒錯,但在理財方面就有一定的瑕疵。

他指出,其實白領一族並非缺乏理財能力,只是在與別人互相比較後就會覺得自己很遜色。如果繼續鑽牛角尖,就會認定自己的理財能力不理想。

他說,大部份人認為自己理財能力不高,因為自己不管怎樣努力賺錢,就是常常缺錢用。

然而,大家沒有意識到自己將大部份錢投資在房子及車子方面,那是大家看不到的“錢”。但這卻為自己打好了財務根基,因此別再認為自己沒有錢。

永佳財務規劃有限公司陳建業表示,理財知識很多人都略知一二,但要非常專業就不是簡單的事,白領也當然一樣。

他說,大馬教育制度中缺乏對理財教育的關注,就算在大學也只是提供類似金融及管理的科系,沒有專業的理財課程。

他建議大馬政府效法日本及一些歐美國家將理財教育納入教學綱要,並依據年齡程度編寫適合教材,那樣才能協助大馬人分辯市場上各種金融產品,同時掌握理財知識。

他提及,父母可以透過日常生活教育子女理財,例如在超市教導子女如何比較價格及購買必要物品等。

75%白領錢存銀行

別說只有思想老舊的年老一輩,才會認為把錢存進銀行為最佳理財方法,高達74.6%的白領也會選擇將錢存入銀行,收取固定利息,當中以中階白領佔多數,高階白領階級只有37%。

這關乎個人觀念而定,究竟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將金錢存入銀行最“安全”。其實,在通貨膨脹風行的年代裡,存在銀行的錢只會繼續貶值,而收取的利息也低得可憐。

全方位理財顧問有限公司理財師黃基明認為,將錢存入銀行只會是一種方便,並不能把銀行當作“儲蓄工具”,因為銀行不能讓錢的價值膨脹,只會提供固定的利息,而錢也會在原封不動下面臨貶值命運。

他指出,白領應該將錢分為兩部份來規劃。大家可以先將一部份的錢儲蓄起來,以應對必時之需,那樣也較能讓自己安心。

另一部份則可以用於投資,但不能將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因為那樣太冒險,而是選擇進行多元化投資。

陳建業說,由於每個人的投資接受程度不同,因此不能斷定將金錢存入銀行是或非健康之舉,但在理財知識當中,投資為其一要點。

他鼓勵大家將能應付3至6個月開銷的資金儲蓄起來,以防在發生狀況後能有資金應對,其餘的可以考慮進行投資。然而,將全部收入用於投資則不實際,風險也高。

40%買股買基金
16%買產業

在投資項目方面,40.2%白領選擇將錢投資在股市及基金等領域,只有15.7%白領有意將錢投資在房產。“以錢滾錢”的理念總比純粹的儲蓄習慣來得更為實際。那樣才不至於單靠一份薪水過活。

黃基明說,投資必須視個人能力而定,拿投資股市來說,小有小玩,大有大玩。只要有一定資金就能選擇進場,但投資產業則需要更龐大的資金。

看看四周的房價及所需的買賣交易費,不難理解沒有好的財務能力,要進行產業投資的確比較困難。

他說,投資不能好高騖遠,不要為求高回酬而將全部資金用於投資,也別把投資當成“賭博”,那會有甚麼後果大家很清楚。

然而,由於身邊出現太多投資賠錢的例子,有人卻消極地將“投資”與“賠錢”劃為等號,並選擇將錢存入銀行,也不管銀行利息低的事實。

陳建業說,投資回酬高於通膨率為進行投資的主要元素,而由於賺錢較快且自由,一些白領選擇將資金投資在股市。房產的負擔則較重,買賣程序也不簡單,一般屬於長期投資,因此缺乏推崇是自然現象。

32%自認“窮人”
無人很“富有”

在全民努力搶錢下,沒有白領認為自己“很富有”,只有1.4%白領認為自己“富有”,大家對自己的財富能力抱持中庸態度。56.9%白領表示自己的財務狀況屬於中等,32%則認為自己是“窮人”,只有9.7%人認為自己“很窮”。

此外,59%白領近兩年已獲得加薪,另外34.8%人的薪金沒有變動,但有4.9%人竟然面對減薪命運!

既然知道薪水漲或不漲並非自己所能控制的範圍,因此白領更應該時時充實自己,讓自己的籌碼加大,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此外,投資掙錢是完全由自己操控的,數額多大也由自己決定,因此掌握投資秘訣或知識,也可以是突破薪金漲幅框框的其一選擇。

陳建業認為,加薪或減薪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如果不滿於現狀,可以選擇轉工或找老闆談談,雙方定下調薪協議,但這也關乎白領本身的自信心有多高。

自我評估錢的用途項目裡,71.1%人認為錢的用途是在為未來做好準備,當中以中階白領階級佔多數。27.5%白領則認為錢是“退休工具”,高階白領就佔了64.3%,因為該收入層都是於中年人,因此對退休會有特別見解。

49.7%白領則認為錢是目前的生活支柱,大家選擇活在當下,以後的事反而是其次。14.1%白領覺得錢是用來吃喝玩樂的,男生更佔了61.7%,另有3.3%人指出錢是用來“顯示財富”的工具,想法膚淺。

黃基明表示,一些白領有種一切“活在當下”就好的理念,但這只能滿足一時的要求,對長期規劃來說絕對危險。

他點出,也許在開銷方面比較不計較,所以選擇吃喝玩樂的大部份是男生,而女生則較為謹慎,因此各位男士還得多多學習。

李文暢認為,一般年輕白領的心態都很容易動搖,大家只憑一個“喜歡”就作出消費舉動,有的也因為虛榮心作祟及缺乏財務知識而沒有考量自己的財務能力。

他說,將金錢淪為退休工具可以用兩種方式看待。第一是被動型的退休方式,即是在真正達到退休年齡後才能享受生活,沒有伸縮性,壓力也較大。

第二種則屬於主動型退休方式,即是設定一個退休應有的基本存款,一旦達至目標後就立刻退休,那樣的財務管理較自由。

因此將金錢淪為退休工具的白領必須好好衡量自己的定位,才不至於整天為錢煩惱。

錢途無規劃
48%白領“看著辦”

37.7%白領對於未來“錢途”有樂觀展望,直接認為明天會更好!48%表示會見機行事,並不選擇設立任何期望。7.8%悲觀覺得情況會變得更差,另6.1%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消積覺得永遠都會象現在一樣。

陳建業透露,以“見機行事”來看待未來的金錢展望屬於消極派白領,因為沒有目標及缺乏理財規劃將讓白領不知從何下手,有些人甚至認為不管如何努力都達不到目標。

有想法沒有錯,但要如何增加自己的財富才是關鍵要點。44%白領選擇以“投資”方式增加財富,兩個階層收入的白領都有一致的打算。21.2%將透過兼職提升收入,而收入較低的中階白領佔69.2%。

希望以創業方式改變現狀的則有18.3%,另外15.5%會要求加薪,24%人直接選擇換工了斷,19.7%則沒有任何打算,但白領一族在瞭解自己的問題後,總不能繼續“消極”下去,而是選擇以“積極”的態度應對。

黃基明認為,選擇加薪為不錯的方法之一,但自己必須先有一定的談判條件。白領可以向雇主建議以抽佣的方式來進行特定工作,那樣就能以能力換取應得回酬,財富也自然會增加。

他指出,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如果現有薪金無法滿足自己,最後唯有在遇上好機會後另謀高就,前提是先努力提升自己。

陳建業指出,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同,並以興趣、經驗及資金作考量,但建議有能力的白領進行“創業”,因為發展尺度較自由,也可以擴大人脈,但必須先進行深切研究。

白領不能坐以待斃,必須突破宿命,不然就會象日本觀察家大前研一在《M型社會》中的預示一樣,持續向下沉淪。

(備註:每月收入達3001令吉以上稱為高階白領,3000令吉或以下收入稱為中階白領。)

解決方案:
5大脫離白領貧窮寶典

(一)減緩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增長率必須較實際收入增長率來得慢,那樣才能有多於的資金進行其他投資,也能達到增加財富的目的。

(二)控制卡債:一般白領都持有信用卡,但缺乏自制能力,因此先控制信用卡開銷才不會出現超支問題。

(三)投資:儘管投資必須面對一定的風險,但它卻有錢找錢的能量,因此進行投資總比永遠維持一份薪金好。

(四)規劃消費:記錄每日消費,以了解本身的消費範圍,然後研究是否符合本身的消費目標,再重新規劃及改善。

(五)尋求專業投資知識:尋求理財師給予專業理財意見,有效地進行財務規劃,才不至於成為無頭蒼蠅。

(李文暢提供)

結語

改革為不容易的一步,但生活中不能改變的就是不停在“變”,但也必須要變得有理,變得有價值,不能由好變壞,只能由壞變好。

因此,不滿於現狀的白領只有選擇改變自己才能挽救眼前的不足。大家必須從“自覺”到“自救”,對症下藥。如果選擇原地踏步或不停埋怨,那前方就自然會是一道跨不過的牆。白領,自己抉擇吧!

白領理財程度

良好:5.2%
好:12.2%
中等:52.5%
差:23.7%
很差:5%
沒回答:1.4%

理財方式

存入銀行:74.6%
進行投資:40.2%
購買房產:15.7%

自我財務評估

富有:1.4%
中等:56.9%
窮:32%
很窮:9.7%

近兩年的薪水變動

加薪:59%
減薪:4.9%
保持原狀:34.8%
沒回答:1.3%

錢的用途

為未來做好準備:71.1%
退休準備:27.5%
目前生活支柱:49.7%
吃喝玩樂:14.1%
顯示財富:3.3%

對未來的“錢途”看法

明天會更好:37.7%
見機行事:48%
會變得更差:7.8%
永遠像目前一樣:6.1%

如何增加財富

兼職:21.2%
要求加薪:15.5%
創業:18.3%
換工:24%
進行投資:44%
沒有打算:19.7%
臉皮要厚?億萬富翁5大秘訣起家



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日前公佈今年的“全球億萬富豪榜”。專家們發現在近500位上榜富翁中,沒有人是靠摸獎致富的。

237人白手起家

身價在“10億美元”以上的497名超級富豪中,竟有237名是白手起家!

至於要如何成為富豪,學術界已經歸納出5大“秘訣”,除了發揚創意、眼光獨到等外,還有“臉皮要特別厚”。此外,不少富豪都是玩牌高手,家庭婚姻生活美滿。

美國作家福利森指出,要成為億萬富豪,有如下5大秘訣︰

一、懂得把偉大創意發揚光大︰富豪不一定是某個偉大創意的發現者或發明者,但卻是能把偉大創意發揚光大的人。

例如比爾蓋茨雖然是靠電腦操作系統DOS發跡,但他並不是該系統的發明者,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場酒吧毆鬥中喪生,享年只有54歲。

二、通常臉皮都鍛煉得很厚︰富豪的行為模式異於常人,常做出違反社會常規、招致他人忌恨的事。

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的創辦人山姆奧爾頓經常擾亂市場價格。一旦逮到機會,他便伺機向供應商殺價。所以供應商們都知道和沃爾瑪做生意不容易。因此,如果你想當好好先生,最好打消富豪夢。

三、抱緊資產︰要想財富長久,就要具備足夠的定力,拒絕短期利益的誘惑,抱緊核心資產。微軟的比爾蓋茨能夠多年蟬聯全球富豪榜首,就是得益於他能夠抗拒誘惑,不放棄微軟的大部份股權。

四、有撿便宜貨的獨到眼光︰對於富豪們來說,撿便宜貨不是在整個社會都認為很便宜的時候買進。他們認為一旦某項資產的現價已經低於其“潛在價值”時,就是介入的最佳時機了。

五、氣定神閑地面對投資風險︰投資沒有一定賺錢的道理,不過富豪們一定有辦法使自己安度投資的低潮。

專家們發現,富豪們大多是玩撲克牌的高手。他們大多生活作息有規律,婚姻生活穩定、美滿。有志成為富豪的人,不妨向他們的生活態度看齊。
哪些副業最熱門?



物價高漲,你的薪水卻沒跟著上調?入不敷出下,許多上班族已無法僅僅靠“節流”支持開銷,別無選擇下,只好另闢財路“開源”。而市面上最普遍的副業,以賺錢快且工作時間彈性為前提。

其中直銷和保險業憑著高賺幅,且可通過培養下線,抽取傭金等吸引力的號召下,成為許多擁有強烈賺錢慾望的上班族兼職的熱門選擇。

此外,也有人脫售時間換取金錢的副業,更有人以知識和專才作為經營副業的籌碼,賺取白花花現金的當兒,也為本身履歷表劃上漂亮符號。

現在就讓我們瞧瞧身邊的朋友和同事,究竟悄悄在搞甚麼副業吧!而又是哪些行業成為他們的首選?

一、直銷-講求人脈網絡的直銷行業,是許多熱血青年所選擇的賺外快方式,而直銷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可從中賺取傭金外,如果成功“開枝散葉”,更可從下線的業績中分一杯羹,把人脈效用發揮至淋漓盡致。直銷業齊全的激勵和訓練系統,也讓許多原為副業者,捨棄正業,全情投入。

增值指數:3星
轉成正職指數:4星

二、接案-憑著本身的專業和興趣,許多專業上班族選擇在下班時間接案子,從中賺取優渥的外快。其中最普遍的行業,包括網站設計、翻譯、文稿撰寫,甚至是主持節目等。接案的經驗也可以累積,增添個人履歷表的豐富性。如果累積足夠的名氣,更有可能有朝一日,自立門戶,當起老闆!

增值指數:5星
轉成正職指數:4星

三、保險-相較於美國人每人2至3份保險,大馬的保險業成長空間龐大,這也吸引許多人投入保險行業。保險經紀員通過發售保單,賺取傭金外,更可在保險公司提供的訓練課程和考核程序中,不斷提昇自己的專業知識。這也使得許多兼職保險從業員,最終放棄正職,全職投入保險業。

增值指數:4星
轉成正職指數:4星

四、小買賣-正業收入未能滿足生活開銷,使得上班族開始動腦筋,如何通過小買賣,賺取外快。最常見的莫過於,從低價生產國購入產品,轉向本地售賣,賺取之間的差額。更有人在特定佳節,販賣節慶產品,大賺佳節財。由於是自家生意,創業人一般魄力十足,一旦小買賣成效開始出現,很快就捨棄正業,全身投入。

增值指數:3星
轉成正職指數:4星

五、網路拍賣-成本和門檻皆低的網路拍賣為網路世代最熱衷的創業方式。憑著已成型的網路拍賣平台和簡易付款方式,使得網路商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然而由於競爭是來自全球的,因此網拍的勝出關鍵除了服務外,更講求產品的獨特性。

增值指數:2星
轉成正職指數:4星

六、教補習-除了女人的錢,這世界上最好賺的錢非小孩莫屬,尤其這個“少子”的年代,每個小孩就猶如掌上明珠,家長自己再窮,都要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以讓他們能勝在起跑點!因此補習行業是現今成長最快速的行業之一,單看一間接著一間開幕的補習中心就可一瞧趨勢。有些上班族,尤其教師,在空閒時間也經營小型補習班,從中補貼微薄的薪資。

增值指數:2星
轉成正職指數:2星

七、計時兼職-這是典型的“苦力”兼職方式,這些人利用業餘時間打工,利用時間換取金錢,因此對於未來履歷並未有明顯的增值效果。

增值指數:1星
轉成正職指數:1星

儘管副業已是許多上班族公開的秘密,然而上班族從事副業的當兒,不應該忽略經營主業,以避免到頭來兩頭不到岸。

而在考慮從事任何副業時,不應該忽略有關副業的增值效果,它對你未來的人生規劃是否有助益?或純粹是為了賺入更多金錢?
薪情壞壞•85%上班族瘋創業


薪水漲不動,愈來愈多上班族轉而自己創業。根據台灣1111人力銀行日前公佈“職場創業趨勢調查”,85%上班族想創業或已創業,其中28%已著手創業,57%的上班族有意創業,創業行業以飲料冰品、複合餐飲、便利商店最為熱門。

創業族的行業選擇部份,冰品飲料以近40%的比例一枝獨秀,複合餐飲佔22%、便利商店佔15%,分佔二三名。

1111創業加盟網創業部經理葉心綺表示,由於冰品飲料的創業門檻低,利潤空間大,加上近年市場對市售飲品的接受度與需求提高,讓創業者相繼投入,以創業加盟網而言,冰品飲料類的加盟總部數量,佔所有加盟業之首,約為50%,與創業意願相互呼應。

連鎖加盟讓創業變得相當容易,吸引不少年輕人投入。

冰品飲料
創業族最愛

有趣的是,1111人力銀行7月時也針對畢業生做調查,結果也有高達76%的職場新鮮人有創業意願與行動,冰品飲料在去年及今年7月新鮮人創業的調查中,同為創業者首選;兩項調查結論相當一致。

“顯示靠自已打拚的年代已經來臨。”葉心綺表示。

獲利方面,針對已成功創業者進行調查,近20%的創業者仍處於虧損,34%損益兩平,獲利者以4萬至6萬新台幣者最多,平均每月有6萬2219元。

葉心綺表示,雖較一般上班族的薪資待遇高,但若投入超過兩位以上的人力,就失去了因“薪水太少”而創業的意義。

調查顯示,就創業籌備時間來看,1年以上最多,平均為 7.71個月,籌備資金以新台幣51到100萬元為主,平均80萬元,比起去年平均85萬少了5萬。

在創業資金來源的調查中,個人積蓄最高佔79%,其次為銀行貸款佔48%,親友出資佔33%,與去年排名如出一轍。 調查期間為96年7月27日,至96年8月10日,總計回收1174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值2.9%。
興趣當飯比一般人更大碗


“興趣不能當飯吃!”。這是許多嘗試把興趣當成工作的年輕人,最常面臨的質疑。然而這個年代,還抱持類似想法的人,常常被認為是“食古不化”。

因為越來越多例子,告訴我們興趣的確能當飯吃!尤其看到每年賺進大筆鈔票的好萊塢巨星、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皆是興趣當飯吃,最終更比一般墨守成規的人吃的飯更大碗!

而當初聽信“興趣不能當飯吃”的上班族,回頭依然是岸,只要他們依舊保有對興趣的熱衷,甚至可能為他們的收支表增加一筆收入!

沒錯,環顧四週不難發現,原來為數眾多的同事、朋友不僅投入耕耘興趣,往往更把興趣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利用對興趣所特有的熱誠,賺入白花花金錢!且讓我們瞧瞧,市面上最常見的興趣搶錢術吧!

一、投稿:投稿是許多“天生文彩,難自棄”的上班族所熱衷的賺錢方式,磨練文筆、培養知名度之餘,更可賺入可觀的稿費,何樂而不為?

二、吃:你喜歡吃?大胃王比賽可能是你可以考慮的賺錢術,“紐約吃熱狗大賽”冠軍的奇斯納特就憑著驚人食量,賺進1萬美元(約3萬4500令吉)獎金!

三、表演:成為大明星、歌星,甚至是演奏家,是許多人年少未完成的夢想,當然如果“寶刀未老”,難保多年後,仍有登台表演的機會,“紅包”自然少不了你那一份!

四、剪髮、化妝:如果你喜歡打扮,更享受幫人打扮的成就感,只要花錢上課、考執照,你就可以成為專業且時間彈性的化妝師,甚至是造型師。“愛美風”持續流行下,不怕沒生意!

五、攝影:攝影是公認昂貴的興趣,如果能讓其他人資助不斷升級的儀器,就最好不過了!除了接一些案子,賺取外快外,業餘攝影師也積極參加各種攝影比賽,提高知名度之餘,獎金往往不菲!

六、教學:鋼琴考到第8級,琴藝放著會“生鏽”,何不兼教課,溫故知新下,更可賺取可觀的學費,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今天,不怕找不到學生,熬出名堂來,更可捨棄主業,全情投入創業。

七、烹飪:烹飪料理是許多媽媽的興趣,精心研制的食材,如果能化成錢財,為媽媽私房錢增值,何樂不為?若因此成為有如方太的烹飪名人,則就不僅是小小開源了!

八、電腦迷:組裝電腦、電玩是許多電腦迷樂此不疲的休閒活動。資訊爆炸時代,越來越多商家設立自家網站,網站架設也為電腦迷帶來可觀收入。此外,更有人專門玩電玩賺入口袋錢!

九、寫部落格:這已不是新鮮事,許多因興趣而經營部落格的e世代,就這樣崛起成為百萬富翁,叫人不敢忽略網路模擬世界的威力。

十、創作:除了文字創作,詞曲創作也是大馬青年所熱衷的興趣,而創作因為附加價值高,往往報酬可觀,然而熬出頭前,至少要下足數年工夫。當然在成名之前,也只能當興趣,不能當飯吃。

十一、旅遊:遊山玩水是近乎每個人的興趣,但旅遊是花錢的嗜好,上班族一年往往僅能享受一次的海外旅行。因此,如果能讓別人請你去旅行,那就是天大的喜訊,這樣的好處也僅有導遊有福享。

十二、農藝:種花、種菜是許多上了年紀的爸爸媽媽最享受的休閒活動,如果把這份興趣擴大,在家旁的空地種大片菜園,或培養盆栽,再轉售,陶醉之餘,更可補貼家用。

結語:

“愛我所擇,擇我所愛”,越來越多因興趣而成功的例子,讓家長已不能輕易否決孩子的興趣,而追求興趣所夾帶的熱情是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因子。

上班族若厭倦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往往難抵興趣的召喚,把興趣化為收入來源,自然做得起勁!
個人理財越早越好-3歲定80



西方教育專家認為,兒童應從3歲開始經濟意識教育,主要教理財知識,並制訂了各年齡階段教育計劃︰

3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長在場,以防商家哄騙小孩。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簽,並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報、給領導買小物件獲得報酬。

9歲︰可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

12歲以後,則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由上述計劃可看到,西方社會對獐的經濟意識教育比較看重,這與西方社會商品經濟發達有關。為此我們可得到以下幾點啟發。

─、錢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兒童的觀察能力很強,對錢產生的舉早於其他事物,因為錢能給兒童帶來直接的好處和利益。家長只要帶兒童逛幾次商店,錢的用處便牢牢樹立在兒童心中。

二、錢的知識與道德教育有緊密聯繫。孩子懂得錢應該經過勞動賺得後,便產生愛惜錢的心理,引起儲蓄行為,避免浪費。

三、懂得節約錢,計劃開支,是很好的習慣。將來長大後有助於從事財會經濟工作。知道自己掙錢,培養獨立精神。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創始人洛克菲勒在童年時代,祖父每週給他10美分零用錢,到週末檢查是否增加,迫使小洛克菲勒到街頭賣報,養成勞動賺錢的觀念。

四、通過理財教育,瞭解商品社會,培養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打破傳統觀念對理財教育的束縛,轉變思想,為將來學生進入社會作好準備。
大馬年輕人-想成為巴菲特嗎?



20歲至29歲的10年歲月,堪稱人生最美好的黃金時期,猶如春天般充滿生機,對人生充滿美好憧憬和理想。

20來歲的你在做甚麼,是否想過從投資賺取人生第一桶金?

大馬股票交易所為了栽培更多“股神巴菲特”,特別主辦了Bursapursuit網上投資挑戰賽,讓年輕朋友從虛擬的股票交易中學習真正的投資技巧,進而掌握應有的投資要訣,為你的投資人生展開第一步……。

說實在的,並沒有多少個人能夠像股神巴菲特一般,小小年紀就具備投資意識,11歲買進人生的第一項股票,24歲成立本身的投資公司,開始了股市傳奇的一生。

而且,除少數銜著金鎖匙出生的天之驕子,大部份人20來歲時財務能力有限,才啟動社會奮鬥的腳步,有些則剛畢業尋求第一份工作。

對於投資累積財富的事情,大部份年輕人仍處於空白期,這方面的意識還未滋長。甫成為社會新鮮人不久,就踏入每月供還汽車貸款的漩渦,一些還要回饋父母拉拔弟妹。

大馬投資者
年齡逐漸老化

根據交易所對國內投資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大馬投資者年齡日減老化,有青黃不接的趨勢,20至29歲的2字輩投資者更有斷層之憂。

國內2字輩人口約在400萬人左右,但投資股市的風氣不盛,只有不足10%或少於4萬的2字輩把錢投資在股市,真正的長期投資者相信更少。

乍聽之下令人擔憂,2字輩對投資不感興趣?大部份根本對投資一竅不通,抑或他們只把錢花在吃喝玩樂?

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糟。

報告指出,20至29對年齡層的投資策略較前輩們謹慎,大部份投資在風險相對較低的定期存款、保險和信託基金,並沒有直接涉足股票市場。

若追究其因,除了資金不足、投資相關知識欠缺外,相信一般也存一些“心理障礙”。

最近10年不乏股市崩盤事件,最嚴重包括1998年金融風暴、2001年911股災,加上馬股2006年以前低迷不振,相信讓不少當初已懂事的2字輩,至今印象難忘而卻步股市。

股市目前大起大落波動,對初哥反而是好事,這才是股市的最真實寫照,只起不跌引人過份樂觀,看熱鬧多於看門道,只跌不起嚇跑投資者。唯有最反映真實的“教材”,年輕投資者才能從中學到東西。

推出Bursapursuit
網上投資賽

為了讓大馬年輕人對股票有正確的認識,大馬交易所聯合國內4家投資銀行集團,推出Bursapursuit網上投資挑戰賽,推高年輕人投資股市風氣,灌輸長期價值投資的良好理念,也希望日後冒起一位或更多的“大馬股神”。

為了配合時下年輕人的口味,大馬交易所也和人氣旺、深受年輕新生代歡迎的電台合作。這些電台主持身負重任,向聽眾推介Bursapursuit網上投資遊戲,將僵硬、生澀和難懂的股市投資語言,轉換成親切、易懂的年輕人語言。

累積虛擬資金
贏走真鈔實銀

由交易所主催的Bursapursuit,是一項網上投資遊戲挑戰賽,其宗旨主要是教育參賽者,特別是吸引更多年輕投資者,將股票列為首選投資資產。

參賽者可通過Bursapursuit,瞭解股市交易的基本因素,於比賽期間為投資者提供各種資訊,由淺入深的入門步驟、證券行報告、分析報告和相關輔助器材。

比賽分3種形式

Bursapursuit挑戰賽為期兩個月,從10月1日上午9時至11月30日下午5時,免費公開予年滿18歲的大馬公民參加,得勝者將分享逾50萬令吉的總獎金。

參賽者分成3個形式,即個人和附屬聯賽和標準聯賽。

個人賽的參賽者必須年滿18歲或以上,附屬聯賽參與者須組成一支隊伍,每支隊伍最少5人,最多15人;標準聯賽則開放予獲得證券監督委員會,發出營運執照的證券業者參加。

Bursapursuit挑戰賽從9月7日開放登記,至11月23日截止,公眾可進入大馬交易所網站www.bursamalaysia.com,點擊Bursapursuit欄目,就能進入該遊戲網站。

而附屬和標準聯賽的成績和獎金則於12月3日公佈。

具遊戲教育獎勵3大功能

Bursapersuit屬虛擬的網上投資遊戲,但兼具遊戲、教育和獎勵3大功能。

該遊戲網站有3個主要的內容區,分別為“投資課堂”、“宣傳佈告版”和“國內大行”。

投資課堂共有3個部份,第一部份由8堂投資基礎課組成,為何投資股票、瞭解股票市場、證券行經紀任務、如何閱讀市場報告、汲取股市新聞和股價、股票種類、如何買賣股票、何時買賣股票。

每堂課程由淺入深

每堂課程除了由淺入深的講解,也提供例子讓參賽者參考。

投資課堂的第二和第三部份,分別為黃金法則和高級課程,主要是闡述投資的金科玉律及更進一步的投資法則。

Bursapursuit也將在宣傳佈告版,定期列出舉行宣傳造勢活動的地點、時間和參與詳情;同時,列出由交易所主催的各項活動,如研討會、巡迴講座會的舉辦時間和地點。

國內大行內容區列出國內35家證券行的地址、電話和傳真、分行詳情等。

Bursapursuit的4家合作夥伴,分別為僑豐投資銀行、聯昌投資銀行、興業投資銀行和豐隆證券,投資者可在Bursapursuit網站直接點擊這4家大行的網上投資管道。

你想成為巴菲特嗎?

巴菲特(Buffet)是全世界有史以來,靠投資股票賺最多錢的人,他重要的投資是於1965年,買下一家面臨破產的紡織廠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

1967年波克夏開始轉虧為盈,巴菲特東用波克夏的現金,進行企業轉投資計劃至今已40年。他長期購買企業的方法已證明有效,1965年投資波克夏的1萬美元,至1999年中已增值逾5000萬美元,而標準普爾指數同期僅增長至50萬美元。

在巴菲特的精心運作下,波克夏的資產從1964年的2288萬7000美元,增加至2001年底的1620億美元;股價從每股7美元一度上漲到9萬美元。躋身《財富》全球500佳知名企業行列。在全球100家資金最雄厚公司位列第13。

巴菲特截至1999年8月止,個人資產已達360億美元以上,成為全美第二富人。美國《財富》雜誌2003年8月更評選巴菲特,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商業人士。

巴菲特投資4大原則

巴菲特的投資法則非常簡單,首先不理股價每日漲跌,其次,不必擔心整體經濟變化;再者,以買下一家公司心態投資而非投資股票,再輔合4大原則:企業原則、經營原則、財務原則和市場原則。

小結

隨著電腦普及,上網玩遊戲已是年輕人熱衷的玩藝兒,網上遊戲的虛擬世界讓人著迷不已,部份無所事事年輕人更流連忘返而誤了大事。

電腦遊戲是好或壞難以定論,但若能從虛擬世界學習到有益的一面,卻是難得的一件好事,Bursapursuit的推出讓人期待,至少可讓年輕人學習投資機能,為累積財富普鋪路。

裝備自己
當股市贏家

投資股票是致富的一大管道,如果你因為某些因素而對股市卻步,或因為認知不足而無從下手,或許就會和累積財富的機會擦身而過。

為何投資股票?

投資是確保你的資金可以為你賺取更多,而投資股票已被證明是其中一項最有利可圖的投資工具。

投資股票的好處:

─可以隨時買賣;
─交易成本低;
─在分散風險的同時,取得最高回酬;
─假如你清楚自己所做的選擇,可說是一項可以預測的投資;
─擁有不錯的稅務優勢。

不過,也有一些需要關注的事項:

─股市可以是一個波動相當大的市場;
─你必須具備相關知識;
─你必須關注您的投資;
─你必須學習進入與退出市場的守則。

般人能否從股市受惠?

很多人會說:“我想我會喜歡進入股市。”或“假如我有更多錢,我會在股市投資。”

許多人也認為,要從股市賺取利潤,你應該是一名有錢的人,或是一名全職投資交易商,要不則是一名金融專才。

事實未必如此。

你是哪種股市贏家?

現在,不妨讓我們看股市中3種不同情況的人,看看他們的際遇,這將有助於瞭解投資股市的過程、不同的方法,以及如何爭取回酬。

第一種情況:約翰在一間製造廠工作,年收入3萬3000令吉,扣除租金、生活費及個人開銷,約翰嘗試在過去的6個月,儲存1500令吉,以便在股市投資。

他以每股90仙,購買ABC礦務股的1600股,用了1440令吉,並支付32令吉95仙經紀手續費,總共用了1472令吉95仙。

6個月後,當股價上揚至每股1令吉19仙時,約翰脫售他所持有的股票,得到1904令吉,脫售股票時,他支付32令吉95仙的手續費,剩下1871令吉5仙,他獲取賺利398令吉10仙。

當然,398令吉10仙不是一個可觀數目,但別忘了約翰在6個月內賺取了27%利潤,超出將錢存放在儲蓄賬戶的利息。

第二種情況:梅與張兩人都是全職專業人士,年收入是12萬令吉,扣除抵押貸款、生活費與個人開銷,梅與張存了5000令吉。

他們以每股1令吉48仙,購買AAA鋼鐵公司的1500股,用了2220令吉;再以每股1令吉33仙,購買XY製造廠的1500股,用了1995令吉。

他們支付65令吉90仙的手續費,投資成本共達4280令吉90仙。

在12個月內,AAA鋼鐵股價上升至每股2令吉60仙,XY製造廠的股價只是微升至每股1令吉38仙,他們出售股票獲得5970令吉。再計算經紀手續費65令吉90仙後,賺了1623令吉20仙。

第三種情況:阿美娜已經退休,她擁有自己的房屋,並且從幾項長期投資中賺取不錯收入,阿美娜現在決定撥出1萬5000令吉資金投資股市。

阿美娜挑選了5家公司的組合投資,計劃每項投資大約3000令吉。她以每股90仙購買ABC礦務公司的3333股;每股1令吉48仙買AAA鋼鐵公司的2027股;以每股1令吉33仙,購買XY製造廠公司的2255股。

她也以每股1令吉3仙,買進MM多媒體公司2912股,以每股1令吉,購買BB家具公司的3000股。

美娜總共支付164令吉75仙的經紀手續費,投資總成本1萬5162令吉92仙。

12個月後,阿美娜出售股票,在5隻股中有4隻股價上揚,只有BB家具的股價下跌至每股95仙。阿美娜脫售所得總共是1萬8207令吉70仙,賺取3044令吉78仙的利潤。
動動腦財富之水天上來



不說不知,原來世上矜貴的水源之一,是來自塔斯尼亞(Tasmania)附近的King Island。這片澳洲南端土地,空氣清新,人口疏落,從天而降的雨水更成了生財工具。

在塔斯曼尼亞土生土長的麥克菲(Duncan McFie),本來是教師,1991年移居到King Island後,開始注意到那裡獨有的水質。

他說:“那時候我對水一無所知,只見水質。那時候我對水一無所知,只見來季宿舍住方人都在收集雨水,他們說城鎮來水太難喝了。我知道這兒有最清新空氣,卻不知道清新的空氣可製造乾淨的雨水,於是我花4年時間研究。”

每樽售35令吉
年產10萬樽

經朋友幫助,他在1997年推出飲用用水Cloud Juice,內裡裝著King Island天然雨水,750毫升裝售價約馬幣35令吉。兩年後,法國潮流零售店Colette買入Cloud Juice,令這款“零污染”飲用水開始為人認識。今年Cloud Juice已錄得盈利,年產量達10萬樽。
左提右提你的公積金夠終老嗎?


踏入2008年1月1日,國民可使用公積金繳付每月房屋貸款。這消息一出,肩上背負重重房債的蝸牛族鬆了口氣,想要安樂窩已久的空殼族明年有望夢想成真。

從年初的戶頭3變2改革和支款投資措施,2008年財政預算案再度引爆公積金如何用的話題。

公積金=養老金,55歲退休時,養老金會否因此不夠終老?

有錢沒錢
買間房子好退休

其實,會員目前已經可以從第二戶頭提款,購買第一間房屋、建造房屋和減低房屋貸款。

2008年財政預算案允許公積金會員從第二戶頭每個月提款償還房貸,放寬原先的限制,讓會員多一項運用選擇。

市場人士真正關注的是,養老金是否受影響?不過,大部份人似乎沒有意識到,低收入小市民受惠有多大?

4萬令吉廉價屋
月供255令吉

按照平均6.57%房屋貸款利息和平均30年或360期的房貸供期計算,5萬令吉廉價屋每月供款318令吉;4萬令吉廉價屋月供255令吉。

倘若小市民有意提出悉數公積金第二戶頭存款購買4萬令吉的廉價屋,月薪可能至少3000令吉才夠資格!

只是,高薪一族應該沒有需要動用公積金購買廉價屋,月薪購買中高房產還綽綽有餘。

結果,底薪小市民似乎難以受惠於新措施,高薪一族反正沒有影響。

接下來,大眾最關注的莫過於對“養老金”影響的層面。

以月入5000令吉的甲先生為例,假若使用公積金第二戶頭存款償還每月房貸,不只是本金遞減,所獲利息也減少。退休時養老金約由51萬減至35萬令吉,差異額達15萬2145令吉(RM507,150-RM355,005)。

然而,再看月入2500令吉的乙先生,若想使用第二戶頭的公積金償還房貸,其本金加利息(RM72,450+RM3622.50)只有7萬6072令吉50仙。

乙先生即使每個月提出悉數第二戶頭公積金,只有區區211令吉31仙,還不足以購買4萬令吉的廉價屋。

若說乙先生堅持提出所有第二戶頭的公積金還房貸(餘額再自己補足),退休金差異達7萬6000令吉(RM253,575-RM177,502.50),也即是退休時只剩約18萬令吉。

那麼,如果不動用公積金,甲先生的情況會否較好?其實也不盡然。若沒有購買自己的房子,退休後可能須支付額外的房租開銷。

相反的,甲先生若理財得當,使用多余現金作其他用途或脫售增值的房子帶來增值效應。說不定,本身的養老金比情況一更豐厚。

通膨侵蝕財富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兩個例子皆是以公積金局派送5%年息計算,調薪和驚人複利沒有計算在內。接下來,探討另一個財富真正的“勁敵”─通貨膨脹效應。

僑豐研究經濟學家徐克宇指出,若以1986年作基礎年,截至2006年物價上揚74.6%。

“其他物價和生活水準較高的城市可能另當別論。”

甲先生和乙先生20年的退休生活

按照過去20年的通膨步伐,平均一年通膨3.73%。實際上,20年來的物價可能已經超越一倍。

支出公積金還房貸,甲先生25年後退休,每個月差異大約600令吉;乙先生每月差異300令吉。

儘管如此,純粹依靠公積金養老,甲乙先生足夠嗎?通貨膨脹並不會因退休停止,何況這還未包括醫藥健康等支出。

中低收入的市民,你的退休生活獲得保障了嗎?一連串的疑問,不只是要思考,更要儘早採取行動規劃。退休後,也要自己的退休金保值和持續增值。

你的養老金夠用嗎?

辛勤工作一輩子,一些人連自己公積金戶頭有幾位數,就只滿心歡喜等待退休拿筆錢。

拿到錢後,卻鮮少計算怎樣開銷和處理,方才足夠至終老。這對中低下階層影響尤其巨大。

僱員公積金局數據顯示,許多會員卻在10年內,花光70%畢生積蓄。

需至少12萬
應付20年退休生活

這還退休會員的公積金戶頭,必須至少擁有12萬令吉,才能維持會員20年的晚年生活開銷。

可是這還不把醫藥費、通膨等等計算在內。

按照我國人民平均75歲的壽命,結果65歲就花光養老金。一些甚至5年就花光,餘下的10至15年的光景,該如何度過?

按照統計,退休人士每月基本生活開銷510至1000令吉,不包括醫藥費等等,即使醫藥保單,一般受保至70歲。

再看看公積金局例年來的派息率。去年派送5.15%的利息,而且還是5年來的新高。一些還懷念1997年以前超過7%的利息,不禁慨歎往日好息。

最讓人心驚的是,通膨的成長速度更快。去年的5%與2001年的5%,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2001年,實際利率3.6%。2006年,實際利率只有2.05%。看來在通膨的侵蝕之下,我們已經不確定,多幾個10年,甚至多幾個5年,我們戶頭里的數字,是否擁有同等價值。

大馬職工總會也指出,公積金局會員平均公積金儲蓄還不到4萬令吉,平均壽命卻延長了,所以這筆儲蓄根本不夠應付他們退休後15年的生活開銷。

老年來,應該是真正享受含飴弄孫的悠閒生活。可是,養老金不夠用,依賴子女供奉,卻成為隱憂。

EPF原意為退休準備

僱員公積金局就是政府透過立法,強迫僱主與員工儲蓄、存下退休金,以確保員工退休後的生活能有基本保障,減輕在人口結構趨於高齡化後,政府的財政負擔以及老年安養的問題。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大馬公積金局擁有1140萬名會員,活躍和貢獻會員大約540萬名,活躍僱主41萬6000名。

自2004年6月起,會員每個月的總貢獻23%,僱主貢獻12%,餘下11%則直接從每月薪金扣除。其中70%存放在戶頭1,餘下30%則存在戶頭2。

公積金保證至少2.5%的年息,股息胥視公積金局的投資回酬。年息將根據每年1月1日的存款計算,月息則根據每月獲得的匯款計算。

公積金將使用資金,投資在金融工具以創造收入,包括政府證券、貨幣工具、債券、股票和產業等。

提或不提?
聽聽專家建議

孩子教育費不足、不夠積儲買屋子、沒有錢醫病……。

沒有錢、不夠錢,到底是不是沒有錢的人,才必須預支養老金?

趁年輕讓資本增值

大馬特許理財公會會長紀華順認為,從政府的新措施看來,讓人民有更多的選擇和自主權,擅用自己的金錢。

他指出,公眾擔心先用養老金,導致最終養老金不夠用的疑問。“使用公積金戶頭資金償還房貸,並不會只是在消耗養老金,只是增長的幅度較慢。”

他表示,公積金是養老金,現在都說養老金不夠用。等到老來退休,可以做的規劃選擇更不多。

“為何年輕時不擅用機會,儘量創造更大的資本增價值。”說穿了,讓大眾提前整理自己的退休資金。

他指出,人退休後三餐簡單必沒問題,最重要的便是一個安樂窩,使用公積金購買退休後的必需品並無不妥。

林華成認為,新措施對購買能力低的人民尤其重要,可趁機購買較高價和更舒適的房子。

“產業價值只會隨時間增值,不過是投資或自住都有利。”會員也可以在房產增值脫售,總比把錢存在戶頭好。

另一方面,使用公積金償還房貸,每月可挪用的收入提高,可將多餘的金錢做其他更有用的用途,消費在一些能自我增值或投資領域。

“重要的是,不胡亂花費和另增添不必要的欠債。”他舉例,公務員調薪後,貸款和分期付款反而出現揚升狀況。

提款投資房產回酬不高

準確財務規劃首席執行員林嚴昌直批說,新政策讓小市民受惠的實際效益不大。更讓他擔憂的是,新政策未落實,屋價就已經先上揚5%或10%;再來則是銀行貸款利息是否調高仍是未知數。結果,當局原是好意出發點遭抵銷。

他舉例,使用戶頭2存款支付月供500令吉房貸,意味個人月收入至少7400令吉。可是對於高薪水的人,根本無須動用公積金。

他也不鼓勵使用公積金投資房產,主因是租金回酬低、增值房產扣除借貸成本後,所獲回酬其實不高。

他說:“一些固定收入投資如房產,回酬可能只有6%至7%,與其為那比公積金高出1%或2%的回酬勞心勞力,倒不如還是算了吧。”

即使中低收入階層受惠並不高,但他贊同購買屋子自用總比租房子好。不過,這最終胥視個人要求。

不會理財者勿提款

永佳財務規劃有限公司陳建業指出,公積金原意是為了強制性存款,特別是沒有理財知識的人儲備退休金。

如今允許提出戶頭2的存款償還每月房屋貸款,與其把錢存放在戶頭,倒不如償還平均9%的貸款利息,可以節省5%的利息。

不過,公積金終將減少,如果沒有理財知識則不鼓勵支出。

養老金制度大比拼

雖說不同政治和經濟體系,打造出來的養老金制度也不同,不過也有一些國家可作借鏡。

公積金頻頻改革,這樣幫忙到底好不好?綜合網上資料,讓我們看看外國公積金制度是否比較好。

投資方式自由選

不管是5位數、6位數或7位數,公積金戶頭裡的數目都是自己辛勤工作賺取真金白銀;卻非完全由自己掌控。

掌控國民龐大資金的公積金,是活脫脫的基金;基金表現(回酬)自然取絕於基金經理的表現。

相比台灣勞退新制、香港強積金(MPF)、新加坡公積金(CPF)各1.6%、6.99%與4%績效,大馬為5.15%(2006年)。

一些人認為,退休金應該由自己決定投資組合,以減少政府操作績效偏低的風險。何況是大馬公積金局偶爾“突槌”之作,往往讓大眾心驚。

相比之下,香港彈性最高。政府不干涉基金的操作,只負責退休金的規劃、監督、查核、處罰與審查。

僱主自行選擇金融機構所推出的強積金計劃,並由僱員在計劃內的基金,挑選基金作自己的投資組合。

新加坡早改變政府操作基金的方式,推出公積金投資計劃(CPFIS)。員工可將普通戶頭與特別戶頭的部份金額用於投資政府所核備的基金,甚至連部份股票、債券都可作為投資標的。

大馬也有些相似,會員可提取戶頭1存款,投資在財政部批准的投資項目。戶頭2則是醫藥、教育和房屋的有條件支出。

存得少,回酬率低

養老金不夠,是否因為我們存得少?

大馬每月公積金提撥總供23%(僱主12%,僱員11%);香港10%(僱主和員工各5%),新加坡高達34.5%(僱主14.5%,員工20%)。台灣則是僱主規定6%,員工可自行決定。

回酬方面,大馬公積金保證至少2.5%年息,台灣約2%、香港6.99%,新加坡則因戶頭而異。

存得越多回報越多,退休後才能領更多。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標準,個人退休後可以領取的錢,至少要等於退休前薪水的40%。在歐美主要國家,多在70%至80%水平。

架構繁簡各異

新加坡公積金制度完善和完整叫人羨慕,可是繁雜程度也較人咋舌。一名新加坡員工從加入公積金到退休後,可能擁有5、6個以上的賬戶。

每個賬戶的用途、可用於投資之比重、最低餘額的規定都不盡相同,而且不是更新。相信也只有新加坡政府有此能耐,高效低誤。

相比之下,大馬簡單得多,兩個戶頭,准提不准提、條件限制一目了然。

不過,架構簡單也延伸出另一個疑問:一套服務,並不是所有會員都適合。

香港強積金回酬甚佳,卻須支付2%-3%的管理費。更麻煩的是,轉工得隨新公司開設新戶頭,資金分散難管理和增加管理費。

新加坡公積金制度太複雜,香港人羨慕台灣與新加坡有醫療保健制度。完整制度哪裡找?

結語

新措施詳情未出爐,市場已經熱烈的討論。無他,公積金和房子都是個人兩項份量超重的資產。

隨著新政策在明年正落實,公積金預計將在12月公佈詳情。無論是蝸牛族或無殼一族,都是時候好好整理和檢討退休大計劃。
如何賺出多幾倍?



有人說,只要到街上隨便扔塊石頭,都可能砸到大學生,可見大學學歷已相當普遍。而為了保持競爭力,許多中學畢業生不得不考慮唸個大學學位。

大學學費和生活費調漲下,使得許多大學生的處境越來越尷尬,在不願繼續當伸手將軍下,大學生只得有骨氣,自己掙錢!

這一期讓我們瞧瞧,大學生如何擺脫伸手將軍稱號,自力更生。

一、最聰明的賺錢手法-利用學習表現做為賺錢籌碼

學習知識是大學生的本職,為了避免因為打工,而荒廢學業,致力搞好學業之餘,如果也能賺錢,則是最好不過的事情!其中獎學金、貸學金和有獎比賽皆是大學生可考慮的開源途徑。

1、獎學金
獎學金是許多機構為獎勵大學生傑出學術表現而設立,尤其匯集大量人才的大學學府,更吸引企業機構奉送獎學金,除了盡社會責任外,往往也可趁機儲備未來人才。

市面上的獎學金層出不窮,但多數只要有優良的學術成績,以及積極的課外活動表現,勝出的機率都不低。是的,大學生只要盡本分,把書唸好,不怕沒有獎學金!

2、貸學金
一般獎學金申請人數眾多,競爭大,因此成功申請的機率並不高,“無蝦魚也好”,如果無法與其他對手一較高下,大學生不妨考慮申請免息或超低利息的貸學金,畢業後只要分期攤還即可。

3、有獎比賽
多才多藝的大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各項才藝比賽,除了磨練技藝外,更可能贏取豐富的獎金,補貼學費。其中歌唱比賽、創作比賽等都是讓大學生賺進鈔票的最佳途徑。

二、最保守的賺錢術-利用時間和勞力換取金錢

如果成績不比同儕優秀,打工兼差是多數大學生賺進口袋錢的不二法門。然而,千萬別為了賺錢,而忽略了學業,否則將得不償失。當然,除非你有把握像比爾蓋茲一樣,搞一翻大事業,否則還是奉勸你乖乖把大學學位唸完!

1、家教
家教是大學生最常見的賺錢方式。由於能考進大學,一般實力已被認可,因此大學生兼家教多被家長歡迎,從事家教工作也如魚得水。

2、校內工讀
學校有許多輕鬆差事,如圖書管理員、研究助理等,可供大學生申請工讀,由於校內人事單純、工作地點近,且通常報酬也比校外工作高,符合“錢多、事少、離家近”等最佳工作條件。

3、打工
學校週遭各類餐廳、店面林立,因此大學生不怕找不到兼差工作,然而打工一般辛苦,且費時,因此此類工作適可而止。

三、最增值的搶錢術-利用專業和腦袋賺錢

今天的大學生雖已稱不上天之驕子,然而身在寶山,總不能空手而歸,如果能善用寶山資源,追求專業和磨練腦袋之餘,也能提高身價,則不虛此行!

1、實習
大學部份科系都必須修習實習學分,既然學分少不了,何不把它變成金錢?精明的大學生可以多花時間,物色可邊學習便賺錢的實習工作,增值之餘,也確保口袋不空虛。

2、創意
大學是學術的殿堂,也是許多創意的發源地,在應付考試、催生報告之餘,大學生倒可以動動腦筋,善用校內資源,把學習的內容化成創意,搞不好可將創意申請專利權,賺取不菲的專利金。

3、撰稿
文筆流暢的大學生,可以為報紙或雜誌撰稿,抒發想法、累積知名度之餘,更可賺取豐富稿費。而目前一些報章的稿費可達數十令吉之多,一個月寫幾篇千字小文,生活費就有著落。

4、翻譯
就讀文學院的學生,憑著專業優勢,可比其他科系同儕更容易取得翻譯兼差機會,如果固定為特定企業做文稿校對或翻譯,磨練文筆之餘,更可為未來事業鋪路。

結語:

由於一般父母給的零用錢有限,許多大學生多選擇打工賺取額外零用錢,但是卻往往因為打工時間過於頻密,而忽略課業,甚至忘了上大學最初的動機。

其實,從投資報酬率角度思考,大學時光專注培養專業,往後賺的錢往往比大學時期賺的多出幾倍,所以又何必因小失大?

全世界的省錢怪招



邁入2008年,大馬人民的心情似乎更加忐忑不安。

再這樣漲下去,我們到底要多節省才足夠應付?還有,到底還能怎樣省?

全世界賺錢方法何其多,反正要錢,抓破頭腦總有方法。說到省錢,也不乏一些叫人大跌眼鏡的怪招。

讓我們看看全球各地的“省字絕招”,或許明年當特價騰漲效應全面擴散之後,我們也可能用得上。

美國:買便宜火雞吃9個月

當選美國“最節約的家庭”的伊科諾米季斯(Economides),七口之家的年收入大約為3萬3000美元(約11萬令吉),低於美國家庭的年平均收入。

但是由於該家庭成功實施了“省錢戰略”,全家每月在飲食方面的花銷僅為350美元(約1200令吉),相比美國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每月光吃飯就大概要花費709美元(約2400令吉)少一半。

1.太太不工作
一家之主提夫是個美術設計師,太太在家照看孩子。太太表示,如果自己去工作的話,賺的錢都不可能有自己目前省的多。

2.購物經
每個月只購物一次,而且一定要有計劃。每當聖誕節買大量便宜的聖誕節火雞冷藏起來,一直吃到第二年8月(吃足9個月!)。

購物時,孩子帶著對講機四處巡游,尋找媽媽所謂的“買點”(buy point)——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最低價格,或者打折價格。每次購物都在購物架前仔細地來回逡巡,直到找到最低價才買東西。

3.提前一個月的菜譜
隨洞悉商品價格變化的潮起潮落,低價吸貨,而當價格合適的時候才出手。為此,阿內特提前一個月制定一日三餐的菜譜,事先寫在賬目表上。

4.永遠有錢剩
從結婚初期,夫婦把每個月的錢放入一個個信封,分別用於買食物、衣服、汽油、付房租等等,而且永遠不花費超過信封內總金額80%的錢。如今他們已經有19個銀行賬戶,作用等同於信封,每個賬戶管理一種開銷。

值得一提的是夫婦兩人從來不用信用卡。完全打破一般人對美國人的刻板印象。

紐約:打工族合坐德士

打工族每個月薪水,大部份都拿來喂飽車子,搭德士又太貴?
紐約客就架設一個網站,致力將經常乘坐計程車的上班族聯繫起來,合乘坐計程車,並分攤費用,大大減少乘坐計程車的費用。

印度:童婚省花費

根據傳統文化習俗,印度姑娘出嫁時由女方支付男方一筆價值不菲的嫁妝,至今仍延續著。

可是,印度的貧窮衍生了負面影響。印度村子裡的大人們把他們的貧困歸罪於孩子的婚事。因為婚禮的花費,直接與新娘的年齡成正比,年齡越小,付得越少。

按印度的規矩,女孩越小,男方要的嫁妝就越少;而男孩越小,舉行儀式的費用也越少。一個村民可以5000盧比(約431令吉)把自己5歲的女兒嫁出去,稱得上是辦理婚事的最低花費了。

據說,童婚和集體儀式每人至少可以省掉兩萬盧比(約1722令吉)。因此,許多經濟困難的家庭希望早日讓未成年的子女結婚。

如此省錢法,是情勢所逼。

中國:雙胞胎輪流上學

中國地廣人多,趣聞也特別多。

重慶一對夫婦為了節省雙胞胎兒子的學費,只註冊一人,讓小兄弟倆輪流上學。

由於雙胞胎小兄弟長的十分相像,小兄弟倆“換班上學”倒也沒讓人發現,最終卻是孩子自個兒說溜口。

再窮不能窮教育,可是錢不能不省,父母唯有出此下策。

另一名中牟縣70歲的陳老漢更是想盡了辦法省錢,和全村的人格格不入。

剃光頭省理發錢

為了省下理發的錢,陳老漢和3個兒子每次自己理發全都剃成光頭,這樣可以很長時間不用再理發。

為了節約農用車的燃油,每遇到爬坡,他不讓加大油門,卻命令兒子下車,推車上坡。

家裡開燈,至今仍堅持用兩盞小煤油燈照明,並且儘量只點一盞。

為了“說明”自己家裡窮,過年把面粉和餃子收起來,卻讓孩子端著紅薯在門口吃飯。

陳家3個兒子,大的40多歲了,小的近40歲。但沒有一個娶妻結婚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結婚娶媳婦需要花錢,而且開銷不小,所以能省下這些錢就省下”。

陳老漢下一步就是要將40歲的女兒嫁出去,嫁閨女總不需大錢。

為了避免無謂開銷,陳老漢與村裡的人來往越來越少,特別是紅白喜事、需要花錢的地方,他都採取各種方式回避,甚至是躲避。

合吃族省錢嘗美味

北京新興社區裡,興起了一幫年輕的合吃族。每次合吃人數三五個,人員隨機組成,吃完AA制付款。合吃族在社區論壇,留言談論合吃。

合吃族的形成,主要理由為美食,合吃花錢不多,卻能遍嘗美味。合吃族單身居多,吃著吃著就吃出感情。

更重要的是為省錢,一個人吃飯搭車太貴。同道湊在一起省錢解悶,何樂而不為?

台灣:不生孩子省養育費

“養個孩子要1000萬台幣?”,為了節省養育費,台灣人民寧願不要生兒育女。

根據台灣《Smart智富月刊》與《媽媽寶寶》雜誌共同進行的育兒大調查結果,發現有50%的父母認為養育費影響了他們生育子女的態度,同時有超過70%的父母認為,現在的子女教養費確實很沉重,同時已經衝擊到自己退休金的籌措和其他理財計劃。

台灣地區的子女生育率逐年下滑,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去年人口出生率只有0.016%,比前一年0.011%又下,預估今年將跌破0.1%的關卡。

顯示現代人不僅是晚婚,即使結婚了對生兒育女的態度也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高達70%的未婚族因為養育費過高,影響未來生育子女的意願。

善用省電開關器

現實裡,台北省錢達人張偉民,一家三口一個月的水電瓦斯費,加起來還不到700元(約73令吉)。與一般家庭每個月2000元(約208令吉)以上的開銷一比,至少省下1000元(約104令吉)。

他的絕招就是善用省電開關器,至少能省下15%的電費;省電術第二招,冰箱限開5秒鐘,1個月省下200元(約21令吉)。

夏天要省電,每個開關動作都要快、狠、準,省水費也同樣要斤斤計較,像是水龍頭下面用個水桶接水,不但可以儲水沖馬桶,還可以用來拖地澆花,不過,最厲害的一招就是偷水龍頭的水,由於細如髮絲的水量因為水壓不夠,水表不會動,用容器裝水,1個月還能省四分一水費。

台灣年輕人愛泡快餐店,省錢也有一套。

點飲可樂,汽水和冰塊分開,自己混一混即成兩杯麥當勞標准版可樂。點咖啡,奶精和糖多拿幾包;調味漿也可多拿。

擅用快餐店洗手間,有專人維護,整潔衛生。更有免費柔軟手紙、洗手液、烘乾機供應,還把手紙帶回家。

歐洲:一年省一千歐元

歐洲也有寫實的小說《一千歐元世代》,主人公是27歲的意大利青年克勞德克勞德在隨時都有可能被炒魷魚的公司上班,每月工資只有1000歐元(約4800令吉)。因收入微薄,只能過精打細算的日子。

馬幣計算起來很多,可是自意大利里拉換成歐元以後,當地生活費在5年之間翻了一倍以上。書中就介紹了“一千歐元世代”生存的方法。

1.共同居住
米蘭飛漲的房租讓人難以承擔,克勞德的公寓有4個人一起生活。雖然他們不太喜歡一名同方,為了減少房租不得不忍受。

2.對工作不挑剔
書中人物阿萊西奧的理想是成為一名電影記者,在做郵局公務員的工作。畢業於電腦工程系的羅塞拉在照看嬰兒。不是發簡歷公司就付工資,無論什麼工作,只有做才能活。

3.千方百計省錢
看打折的電影、不打電話發短訊、在打折的超市一次性購物、使用打折券。但把零錢省下來,一年就能攢一千歐元。

為了交房租和稅金,不能看想看的演出,不能盡情地玩,不能約會。

大馬:杯葛起價物品

公務員調薪間接讓私人界薪水變小了?

公務員大調薪讓私人界好不羨幕,可是那邊廂又發出生活必須品顯著漲價的消息。經濟壓力一波接一波,哪管是公務員或私人界,只要是打工一族都遭殃。

全國公共及民事職工總會(CUEPACS)和大馬職工總會(MTUC)終於怒吼,發起杯葛起價物品的行動,甚至呼吁所有會員一星期2天不去巴剎消費。

說真的,除非全民齊心合力啟動供需連鎖效應壓低物價,否則商家還是我有我起價,你有你罷買。

假戲真上演

有人說,電影或電視的光怪陸離,正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上演。看戲中人物省錢、孤寒情節總會爆笑不已,是否效果有一天我們也會如此?

香港電影《慳錢家族》裡,曾志偉家庭在太陽未完全下山前不能夠開燈,肥皂滴下的水要用小碗接著,水龍頭擰開時要小心到不“驚動”水表。

參與電視台省錢有獎節目後,為了省錢跑去公廁洗澡,去商場試吃免費食品,試用化妝品等等。駁站搭巴士這些情節。為了省錢,無所不能。

香港有慳錢家族,台灣也有日本漫畫改編的《貧窮貴公子》。山田家一共11口,長子太郎想盡辦法省錢和掙錢。

考好成績以獲獎學金

以省錢為出發點,為得到運動會各種作業本和文具的獎品,山田家的孩子無不全力以赴取得最優秀的成績,以獲得全年文具支出。

為了節省學費,太郎和他的弟妹們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最好的學校,取得最好的獎學金。

為了省水,廁所裡要累積了“三坨”大便才肯沖水,全家人上公廁刷牙洗臉洗澡。為了省電,晚上以豬油點燈,除了一個小燈泡,家中沒有任何電器。

廁所用水和以油燈代替電燈就不用說了,因為糧食嚴重缺乏,所以他們對每一種可吃的生物都異常敏感,門前的青菜,公園裡的鵝,池塘裡的魚,都是山田家的佳餚,那些生長在大自然的小鳥、青蛙、蝸牛和蛇等生物也可以是他們的晚餐,如果遇到流浪狗,那就是他們毛衣和大餐的代名詞。

結語:

省錢,是為了有更多錢作日後生活的保障。有些人省錢方法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更摸不著頭腦,何苦為了一些小錢糟蹋現在的生活品質。

不過,若大道收費、汽油、美祿、奶粉、麵粉等等再漲價,我們也會變成中國、台灣、美國或漫畫電影極端的省錢人物嗎?
答案似乎不再那麼肯定了……
史上最笨的10大網上成功創業點子



為了幫大家擴展思路,介紹幾天前看到的10個”最笨”的網上創業點子,可這10個看起來很笨的點子卻都成功了。

1. 百萬美元網站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點子,把網頁分割成100萬個像素,每個像素賣一塊錢,當然都得買10X10以上的才能看的到,很多人買更多的像素。

在這個網站誕生之前,恐怕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主意聽著真夠蠢的,誰跟你買呀?可是這位發明這個概念的21歲年輕人已經變成百萬富翁了,他的100萬個像素在很短時間內全部賣光。現在有很多人在模仿。

2. 聖誕老人的信

假裝你是從南極寫信,假裝你是聖誕老人,給小孩寫信並送個聖誕禮物。當然這些孩子的家長要付費,10塊錢一封。聽著和開玩笑似的,可是已經賣了20萬封。

3. 狗用的風鏡

做些給狗們戴的風鏡,然後在網上賣。這事聽起來也挺玄,可是人家也成了百萬富翁了,還開了很多真正的店鋪呢。

4. 激光修道士

修道士開了一個網站,賣打印機墨盒之類的耗材。是真正的修道士運營這個網站,這就是他們的特色。2005年他們的銷售額是250萬美金。

5. 天線球

賣汽車天線上裝飾用的小球小玩具之類的東西,現在還有人用這個東西嗎?還在網上賣。看起來夠嗆,可是又一個百萬富翁因此誕生了。

順便說一句,都是中國生產的。

6. 健身撲克牌

出一套撲克牌,每張牌上印上一套健身方法,然後在網上賣,一付牌18.95美金。誰會買呀?我是不買。可是一位健身教練員去年在網上賣了470萬美金這種牌。

7. 和艾滋病患者約會

跟一個艾滋病帶源者約會,這個主意怎麼樣?如果你不是艾滋病患者,可能想都不敢想。但如果你是一名艾滋病患者,可能聽起來這個主意就不一樣了。這個目標市場找的可真夠精準,夠另類。

8. 專用尿布背包

很多母親都要帶好幾個尿布出門,在路上的時候好給孩子換。但一般女士用的背包手提包等不一定適合,尿布拿出拿進都不方便。有人就建了一個網站,賣尿布專用背包,還分成了22大類。2005年剛開張,就賣了18萬美金。

9. 遊戲控制杆

專門設計製造一種用起來比較舒服,能吸汗,手不累的遊戲控制杆在網上賣。這個產品不但非常受歡迎,而且還打入了超市。

10. 許願骨

西方人有個傳統,感恩節的時候拿一根火雞的骨頭兩個人拽,誰拽到比較長的那段,誰的願望就能實現。可火雞的骨頭你一年能得到幾塊呢?有人就在網上賣假的塑料的許願骨。誰買這玩意兒?可是人家現在一天生產3萬根。
精明省錢族-逐漸上升



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吃飯?

每晚拖著工作後的疲憊身軀回到家,賺錢是否只為了應付日常的開銷,僅此而已?

聽聞別人省錢省得小家子氣,許多人只是搖搖頭當笑話看。按大馬現在的狀況看來,我們情況似乎還不至於過那樣的生活。

在百物高漲的時代,我們還是得居安思危,看見其他人千奇百怪的省錢法,想像一下,我們以後會變成怎樣?

為了省錢,我們會變成……

今天只花20令吉,一家四口就在咖啡店吃早餐吃得飽飽的。

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如果牛奶、糖、美祿、麵包、麵條繼續起價,城內會不會再也找不到一碗3令吉的清湯麵?明年一家四口是否會往在外用餐?

大環境使然,為了達到節省目標,生活已經悄然起革命……

單身“省”族

為了找一張長期飯票,有的女人選擇了婚姻,有的男人為了保住自己的那張飯票,選擇單身。

陳老漢3個兒子不娶妻,女兒要嫁出去。某種程度上,反映現實社會的型態。

從單身世界,決定晉身兩人世界。除了情人節、七夕節、相識紀念日、戀愛週年紀念、生日等等事無大小節日,適時得討好雙方家人。

除了年少時不顧一切純純的戀愛,是否有足夠的金錢和精神去經營,成為許多人決定戀愛與否的關鍵。

算一算,還是一個人的日子花費較少。

找同居密友

沒有足夠定力抗拒愛情的魔力,還是有辦法讓兩人花費減少成一人的花費。

為了分擔生活開銷、車貸和房貸負擔,間接鼓吹婚前同居風氣,特別是離鄉背井求學或就業的年輕一代。

有的人甚至認為,一紙婚書不再可靠,結婚後萬一離婚,手續繁雜且贍養費又是一筆開銷。

再加上西方文化和電視電影影響,同居漸漸風行起來。

數據顯示,2006年國內華裔、印裔及其它非巫裔族群的婚姻註冊率急遽下降。註冊的非巫裔族群情侶,較2005年的5萬335對,減少52.6%至2萬3880對。

到底是單身人數增加或是同居風氣,或多或少有影響。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情侶終於決定結婚,很快將面對養兒育女與否的關口。除了社會亂象和責任重大選擇不生育,更多夫妻是將賬目左算右算後,決定挪後或打消生育計劃。

打從娘胎開始至成人,基本的教育的費用大概是30萬令吉,加上起居飲食和教育費少說百萬令吉。

一想到每個月收入至少30%或一半花在孩子身上,無論是金錢或精神責任重大。折衷方案:只生一個或兩個孩子。

問題在華社尤其嚴重。1957年,華人人口佔總人口的37%。2005年,華人的人口比率下降至25%。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華人人口以1.2%速度成長。該局估計到了2010年,華人人口增加至652萬,比例卻下降至24%。

若每5年就降低1%計算,2030年華人人口比率將少過20%;80年後將少過10%。

縮小生活圈子減應酬

一些人沒有命犯天煞孤星,卻選擇孤獨終老。除了工作上必須接觸的人事和家人,只有自己一個人的世界。

當然,出發點並不純粹為省錢,也不至於像香港隱蔽青年或Hikikomori的病態。

只是交情多,人情也多。一些人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應酬邀約和破費,寧願縮小生活圈子。

減少不必要的應酬的確可以有效節省金錢,可是,像陳老漢幾乎與全村人般斷絕來往的人可能會逐漸上升。

移居外國賺外幣

許多人為了更優渥的薪酬,奔走他鄉工作,也有一些人為了家庭朋友等因素,放棄海外高薪回流大馬。

隨著國內百物高漲,可能進一步刺激國民往外發展,賺外幣。

目前共有30萬名大馬人在國外工作。這些大馬人是分別在新加坡、紐西蘭、澳洲、韓國、日本、中東、歐洲、美國和迪拜等國工作。

與大馬只有一水之隔,貨幣價值卻高一倍的新加坡便成了首選。

大學畢業生,在國內工作2000令吉,吃碗麵就要3令吉。在新加坡賺2000新元,吃碗麵只需2.50新元。扣除一個月的花費,在獅城賺新元用馬幣劃算得多。

求才若渴的新加坡要的不只是在當地工作的大馬人或永久居民,而是吸引他們入籍。

人才和勞力外流情況愈來愈嚴重,薪金水平追不上貨品價格乃是元兇之一。

消費緊縮

通貨膨脹是經濟好的象徵?

如果是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大增→推高物品需求→物價上漲,上述說法並沒有錯誤詮釋。

可是,如果物價是因為供應鏈方面的調漲,人民又無法避開必定固定消費,唯有大幅削減不必要的開銷。嚴重的話,最終導致消費緊縮現象。

綜觀豪華房產面市即售罊、路上豪華房車增加的現象,百物高漲引發的消費緊縮,似乎只有低薪小市民感受得了。

又要多花錢?

全球物價只漲不跌,商家起價總有理由。

小市民,只知道同樣是1令吉,能買的東西卻越來越少。即使是同一杯茶,怎麼越喝約稀薄?同一碗麵,怎會不再吃得飽?

在保守的估計下,每個月家庭消費多出201令吉20仙,漲幅“只有”10.06%。可是,實際上增加的開銷,是否“僅此”而已?

上述家庭開銷比例是一般家庭的縮影,城市和鄉區開銷有異,影響程度不一。舉例來說,城內交通開銷就比鄉區龐大。

巴士是低薪小市民最普遍的上班代步工具,若說巴士費調漲100%,每個月就多花一倍的錢。那麼就得削減其他開銷或減少儲蓄。

根據第8大馬計劃,我國約25%的家庭月收入低於1000令吉,許多藍領工人每月帶回家的工資還不足1000令吉。在城市生活,1000令吉薪水已經捉襟見肘。對家庭開銷龐大的低薪族來說,隨便一個項目大漲,都會陷進入不敷出的窘境中。

這不只是日常生活受影響,長久下來儲蓄逐漸減少,生活壓力更加巨大。

所以說,麵粉再這樣漲價下去,即使三餐想要挨麵包,也可能連麵包也吃不起。

未來還會漲

物價從來只漲沒下,吸金海綿還是會繼續漲下去。

結語

百物漲漲漲,該怪誰?小市民怪商家,小商家怪供應商,小供應商怪廠家……

越來越多人的生活出現力不從心現象。積極一些的想法,能省錢,因為我們還有不必要的開銷可以削減。

你的漲價後現代生活,是怎樣的一個光景?
不是超級富豪,你很幸運!



人們對於財富的那種艷慕似乎過了頭。

每當我的孩子們看著一處豪宅、一輛疾馳而過的法拉利(Ferrari)驚嘆不已時,總讓我覺得如鯁在喉。總有一天我會忍不住對他們說,不應該被這些財富的表像東西所嚇倒。

這種言論出自一位個人理財專欄作家之口听起來有些奇怪。不過,現實情況是︰擁有足夠多的財富讓人高枕無憂固然是件好事,但金錢並非衡量自我價值的標尺、不一定就能帶來快樂,也不會因此而被人銘記在心。

忘記尊重

當我們見到那些掛著顯赫頭餃、日進鬥金的超級富豪時總習慣於坐直身板,並對之報以相當的關注。然而擁有這些並不表示他們就是天才或是品德高尚的人。證據?看看帕麗斯希爾頓(Paris Hilton)就夠了。

財富可以被繼承,這就意味著那些含金鑰匙出生的繼承人們只要從娘胎裡爬出來就算是成功完成了自己的財富“奮鬥歷程”。伯克希爾哈撒威(Berkshire Hathaway)董事長,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經將“出生豪門如同中獎”的想法形容為“無恥”。

那麼白手起家的又如何呢?我們是否應該更敬重他們一些?儘管他們的艱苦奮鬥和堅強意志值得尊敬,但因此就將他們奉若神明似乎有些草率。

今天,如果你對于判斷一宗收購交易能否成功有著敏銳的嗅覺,那麼經營一家專門從事合並套戥的投資基金將會讓你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如果倒退到13世紀的英格蘭,你的能力就遠沒那麼值錢了─在21世紀的阿富汗也是這樣。

換句話說,在另一種社會環境或者時代背景下,你特有的技能也許會為你賺回大把大把的鈔票。然而在今天的美國,你不過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罷了。

錢財流失

廣告看起來很風光的有錢人其實未必一定有錢,住的豪宅也許全是用貸款買的、車可能是租的、而且沒準兒還欠著庭院設計師的帳沒付呢。

即便有那麼一些富人確實能輕而易舉地負擔這些奢侈品,這些東西本身也不是富有的標誌,只能表明他們花出去了多少錢。那些揮霍在靚車、豪宅、珠寶上面的錢就像潑出去的水。

誠然,這些東西總還可以賣掉,但最後能否回本就不好說了,況且平時維護它們還需要投入大筆的資金。

不要誤解我的本意︰花錢並沒有錯,進行儲蓄和投資的目的就是讓自己以後有錢可花。因此,難以想像如此的揮霍會對我有吸引力,我也不敢肯定富豪們真的會從揮霍中找到快樂。
規劃伸縮性財務方案以協助加強個人退休前的財務狀況


物價漲‧壽命長‧收入無長進 退休規劃馬虎不得。

退休生活令人憧憬,但百物騰漲和平均壽命延長,開始讓人察覺退休後的財務規劃絲毫含糊不得。然而,一般小市民都不知如何規劃,日積夜累的忙與茫讓很多人還沒做好準備,就走進了退休生涯的起點。

安聯銀行(Alliance Bank)瞄準這個問題,推出創新的銀行保險計劃Alliance Prestige Care(APC),以協助大馬人退休前預早規劃財務事項。

安聯銀行消費銀行部主管劉瑞玲說,大馬人開始察覺主動規劃退休生涯的重要,但許多人仍都不懂得如何踏出第一步,有者則對諮詢財務規劃師猶疑不決。

她說,APC銀行保險保單計劃,涵蓋財務規劃和保險保障,從規劃伸縮性財務方案、協助加強個人退休前的財務狀況、加上至88歲的終身人壽保險。

公開30至45歲大馬人購買

APC保單公開予30歲至45歲大馬人購買,最低投保額為2萬5000令吉。

劉瑞玲指出,APC計劃業界創新的銀行保險計劃,除了提供死亡或完全及永久性殘障(TPD)保障,也保證投保人屆滿55歲的退休年齡,獲得支付一次過現金。

投保人投保期間一旦發現患上36種危疾的任何一項,將可以選擇免交保費。

同時,APC計劃也保證投保人從保單屆滿的第10年起,每年開始獲得一筆相等於基本投保額3.5%的現金(或減少基本投保額,視何者適合)至54歲。

投保者屆滿55歲時,將獲得一次過支付受保證現金,很多人開始在這個時候正式退休,只有少數人士延長工作。

投保者至56時歲獲APC計劃保證,每年開始獲得相等於基本投保額的5%現金(或減少基本投保額,視何者適合)至88歲為止。

APC計劃將由安聯人壽大馬(Allianz Life Insurance Malaysia Berhad)包銷,可以在全國各地包括沙巴和砂拉越的所有安聯銀行分行購得。
成功賺錢的9種方法



1. 一旦有賺錢的念頭就馬上一步一個腳印去做,要付諸行動,敢於踫,善於磨,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機會。

2. 一個人單調地上下班,把固定的工資存入銀行,年復一年,到頭來只是有限的少許積蓄。想賺大錢,就要立志當商人,而且目標要水漲船高,選定10萬、20萬,再是100萬、500萬……。

3. 不安於現狀,無休止地進齲許多人開始時掙扎奮鬥,但在他花費無數血汗,使前途稍露曙光後,便自鳴得意,開始鬆懈,於是失敗立刻追蹤而至。跌倒後,再也爬不起來。

4. 多動腦筋,超越常理,出奇制勝。“鬼點子”越多,越能賺錢。

5. 想發財要不怕羞,當你在大街小巷推銷產品時,不要怕被人瞧不起。

6. 對自己充滿信心,這麼一來,你便能發揮大的潛力。

7. 賺錢要有創意。“第一個做的是天才,第二個做的是庸才,第三個以後做的便是蠢才。”所以創業的第一要訣就是眼光獨到,想別人未想到的事業。

8. 成功的企業家或商人都是爽快的人,個性豪爽,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把握時機,當機立斷。

9. 多聽經驗豐富的知己好友的建議。
房地產投資賺大錢



全球富翁排行榜中,不乏搞地產起家的,其中大家熟悉的李嘉誠就是憑著過人的眼光,賺進令人羨煞的財富。先不把目標鎖定李家成,普通老百姓是否也可以“搞地產”賺錢呢?

這一期就讓我們瞧瞧小市民如何從蓬勃的房地產業中,分一杯羹。

第1招:產業轉手,賺差價

產業一買一賣,是許多產業投資者所熱衷的投資方式,之間的差價往往讓你賺進大筆“肥水”。然而,投資房產卻不一定穩賺錢,尚得視投資者的眼光而定。以下幾點可成為投資者在決定購入特定產業前,衡量投資價值的“一把尺”。

一、交通方便:通勤費不斷增長下,已使得許多人在置產或租屋時,把交通方便列為首要考量,而在需求穩在下,房價多隨著時間成長。

二、環境治安:環境當然是置產所不容忽視的重點,尤其大馬的治安日趨敗壞下,週遭環境的好壞的確成了置產的考量因素之一。

三、民生方便:靠近霸級市場、美食中心等民生場所,必然會帶旺鄰近產業,自然有助推高房價。

四、捷足先登:大家都愛買新房子,而一般新房子在初期公開發售時,價錢一般較便宜,而隨著周遭社區逐漸成熟後,房價也已走高。

第2招:吉屋出租-讓別人為你供房貸

只要準備房價的10%,就可以讓別人為你供房貸!但前提是你的房子必須可輕易找到源源不絕的租戶,否則你的如意算盤難保敲得響,屆時你就得自己扛下每月沉重的房貸。

沒錯,如果你置產的目的是為了收租金,那在選擇地點時,就不得不費心思,讓我們瞧瞧“強滾滾”的租房熱點:

一、學生圈:大學城集合了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海外的學生,因此總是不乏租戶,如果你的房子剛好在離學校步行距離,則必定租戶源源不絕。

然而,一般學生尚未有賺錢能力,因此租房預算較低,為了迎合學生市場,屋主可考慮採隔間分租,賺進更多租金。

二、上班族圈:哪裡有城市,哪裡就有工作機會,而選擇在外地工作的遊子,多不願花錢置產,因此租房也成了首要選擇。

擁有簡單機能的公寓成了上班族的最愛,且只要環境舒適、交通方便,總是不乏租戶,而一般上班族租戶較穩定,為屋主省卻奔波找新租戶的麻煩。

三、高級公寓:在滿家樂、孟沙等高級地段置產,鎖定高薪的海外工作者,雖然起始投資額一般較高,然而租金回酬卻也相應較高。

四、打遊客市場:旅遊業是近幾年快速成長的領域,而旅遊住宿一般單次收費較高,因此在旅遊聖地四周置產,除了讓你出遊時,有房子可住,更可從中賺取遊客財。

第3招:投資產業投資信託基金(REITS)

其實,如果你沒辦法拿出數萬令吉的頭期款,何不考慮把錢投注別人的“大籃子”裡,讓專業的投資機構為你代勞。

產業投資信託基金匯集投資者的錢財,進行多項產業投資,而由於龐大的資金,讓他們投資於較大的資產,他們更有專業的評估機制,確保投資者的回酬有保障。而目前大馬的產業投資信託基金多可為投資者帶來7%至8%的年回酬,高於一般定存的利息。

第4招:投資海外產業基金-投資無國界

誰說你不能投資海外產業?今天市面上已有許多基金代投資者投資於海外房地產,讓投資者分散投資風險之餘,也享受快速崛起國家的產業盛筵。

第5招:拍賣屋-撿便宜貨

雖然繼“滿家樂冰箱藏屍案”後,一般民眾對拍賣屋總是心有餘悸,然而拍賣屋卻是典型的“買低賣高”的投資操作手法,它也讓許多房產投資者賺進可觀收入。

投資者可留意各銀行或拍賣局所召開的房產拍賣大會,從中撿“便宜貨”,然而切記,在決定購入拍賣屋前,可前往實地考察,甚至是訪問周邊鄰居,確保買進的房產的確物超所值。

第6招:買家、賣家對對碰

如果你人脈廣,且又想賺錢,倒可考慮當兼差的房產經紀,通過為買家和賣家牽線,就可從每單交易中,賺取1%至2%的佣金。

結語

想從投資產業賺錢,你就得不辭勞苦,必求親力親為,走訪產業地點,同時不忘問自己“未來數年,此房產會增值嗎?”

當然,別人的經驗可讓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在投入“搞地產”前,不如多瞭解市場的房價行情!
財務問題-破產


一個人在被判破產之前,銀行不能凍結其銀行賬戶、公積金或其他產業,惟有在一個人被宣判破產,其資產全部由官方財產托管人接管後,銀行才能採取行動。

黃先生說,他有一間店屋,貸款期15年,已償還銀行貸款5年,尚欠款25萬令吉。

如今面對財務問題,不能繼續償付供期。

請問:銀行會對拖欠者採取起訴行動,或只是拍賣店屋?

在被銀行起訴之前,銀行是否會凍結拖欠者的所有銀行賬戶、公積金及其他產業?

答:林若輝律師說,假如黃先生無法繼續償付貸款,銀行將拍賣其產業,如果拍賣會上的售價,足以概括未償付的屋款,那麼就沒有問題,假如不足夠,他需要支付其中的差價。

假設拍賣價是22萬令吉,而黃先生尚欠銀行25萬令吉,這意味他仍欠銀行3萬令吉,假如在銀行發出付款通知後,他沒有償還銀行該筆3萬令吉,銀行可能對他展開起訴行動。

在當今的商業社會,3萬令吉足以造成一個人被起訴破產。

一個人在被判破產之前,銀行不能凍結其銀行賬戶、公積金或其他產業,惟有在一個人被宣判破產,其資產全部由官方財產托管人接管後,銀行才能採取行動;不過,公積金賬戶的資金不會受到影響。

也許黃先生可以開始物色買家,以便為有關的產業單位取得較佳的交易價。
財務問題-破產


一個人在被判破產之前,銀行不能凍結其銀行賬戶、公積金或其他產業,惟有在一個人被宣判破產,其資產全部由官方財產托管人接管後,銀行才能採取行動。

黃先生說,他有一間店屋,貸款期15年,已償還銀行貸款5年,尚欠款25萬令吉。

如今面對財務問題,不能繼續償付供期。

請問:銀行會對拖欠者採取起訴行動,或只是拍賣店屋?

在被銀行起訴之前,銀行是否會凍結拖欠者的所有銀行賬戶、公積金及其他產業?

答:林若輝律師說,假如黃先生無法繼續償付貸款,銀行將拍賣其產業,如果拍賣會上的售價,足以概括未償付的屋款,那麼就沒有問題,假如不足夠,他需要支付其中的差價。

假設拍賣價是22萬令吉,而黃先生尚欠銀行25萬令吉,這意味他仍欠銀行3萬令吉,假如在銀行發出付款通知後,他沒有償還銀行該筆3萬令吉,銀行可能對他展開起訴行動。

在當今的商業社會,3萬令吉足以造成一個人被起訴破產。

一個人在被判破產之前,銀行不能凍結其銀行賬戶、公積金或其他產業,惟有在一個人被宣判破產,其資產全部由官方財產托管人接管後,銀行才能採取行動;不過,公積金賬戶的資金不會受到影響。

也許黃先生可以開始物色買家,以便為有關的產業單位取得較佳的交易價。
理想7位數字退休規劃



“每一種退休生活都有一個數字,你知道你的嗎?”

簡單的口號,卻輕易喚起對退休的重視。這則退休廣告詞,相信刺中許多人的心中的那根刺。

退休本來是件美事,在大部份人夢想中,總有如此期盼─早點退休,暢快環遊世界,享受天倫之樂,無憂無慮過完下半生。

這是多麼美滿的畫面!金錢似乎不再成為負擔,所有辛苦承擔的房貸、屋貸、醫療保險、孩子教育費、父母養育金等問題,都一一刺破蕩然無存。空氣中瀰漫的,只有那夢幻式的安詳與滿足。

前提是,你要擁有可觀財富作後盾!

不是故意砸場,倘若閣下的存摺沒有7位數字,非但無法準時退休享受悠閒,可能還要縮衣節食或身兼數職,才能勉強完成上述理想。因此,分分鐘退休可能還比工作拼博時期過得淒苦。

不過,究竟要擁有多少財富,要如何規劃開銷與開源,才能讓退休生活無憂?

本期邀請大馬保誠保險(Prudential)首席執行員陳嘉虎,針對國人的退休規劃與問題,給予中肯的建議與提醒。

大馬人多數無退休規劃

訪問一開始,陳嘉虎劈頭就說,退休生涯規劃不當,是大馬人普遍面對的問題。

他立刻拿出證據,即該公司委託思緯大馬市場資訊有限公司(Synovate Malaysia)做的一項“2007年保誠退休規劃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受訪者都未曾為退休生活打算,即使有規劃的,也並未達到理想。

這項退休調查報告是針對1038受訪者作出的調查,受訪地區包括巴生河流域、檳城、怡保、新山、古晉與亞庇。

陳嘉虎透露,為了能瞭解國內退休前後的生涯規劃趨勢,以針對相關族群,開發不同投資產品,該公司才計劃進行這項調查。

“令人吃驚的是,大都數受訪者都知道退休要做什麼,不過卻沒有嚴正看待及謹慎規劃退休後的財務狀況。”

他笑說,可能許多大馬人仍面對經濟問題,日常開銷常困擾財務預算,導致無法規劃更長遠的未來,令退休生活暗埋地雷,常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

無論如何,他認為這是國人的生活規劃警訊,尤其許多人仍對退休規劃缺乏熱誠與妥善關注,這並不符合全球生活趨勢。

國人經濟能力雖比以前提高,不過在生活水平相對提高下,大部份人生活收支表都不亮眼,有時甚至須靠借貸來週轉,更遑論有多餘的儲蓄。

窮人也可以正面積極過活

陳嘉虎建議重新衡量生活模式。他認為即使是窮人,也有正面積極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自我檢討為何會面對如此尷尬場面。找出源頭後,必須分析所有內外在因素,加上必須擁有一顆改變決心,才能徹底擺脫這種生活困境。”

他認為不管是何種生活,“開源節流”是必須堅持的好習慣。同時要懂得自我調整,量力而為,這樣可逐漸改善生活品質。

他舉例,如果要維持生活品質,想要住在好的房子或吃香喝辣,卻苦於沒有相對的承擔能力。“那就山不移人移啊!可以搬去消費較低的鄉下,遠離城市高消費,這樣不僅可節省開銷,甚至可能享受比城市更好的優質生活。這只是回歸到個人理想排序的取決問題而已。”

可搬離城市或多作兼職

如果不願意搬離城市,他建議找多幾份兼職。“就像一個水盆,如果一支水喉無法裝滿,那就要懂得去找其他水源。”

他指出,在許多高消費城市如香港,一人身兼數職很正常。大家為了享受高級消費,儘管工作辛苦,仍會埋頭苦幹走下去。

只是,他感慨國人幾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許多人沒有兼職習慣,因此“錢不夠用”並非藉口,胥視個人對前景規劃的積極程度而已。

另外,許多受訪者也透露,孩子奉養是他們固定收入來源。陳嘉虎認為這並非不好,只是孩子成家立室後,也有自己的家庭負擔。

不要過度依賴孩子

“誰能確保孩子真能負擔你的退休費用?有時並非孝順問題,而是有心無力。因此,如果能自己掌握退休財務規劃,至少能減低生活困苦風險。”

財產增值3步驟:累積─>創造─>保護

34%受訪者表示有儲蓄好習慣;
34%“偶爾”為退休儲蓄;
29%會儲蓄,但“不是為了退休規劃”;
77%主要依賴銀行存款與定存來準備退休金。

從上述的調查顯示,只有三份之一的受訪者擁有儲蓄好習慣,可是真正為退休規劃而儲蓄的人卻不多,這暗示什麼呢?

為退休而儲蓄人數不多

陳嘉虎認為,以上現象證明國人理財觀普遍不強,或是許多開銷負擔增加,令儲蓄的空間也縮窄。同時,即使有儲蓄習慣,也是傾向回酬率偏低的銀行儲蓄戶口或定存,這非常不符合經濟效益。

雖然,他瞭解現代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供車供屋供父母孩子外,還有許多科技產品也不斷擴大城市人需求,讓他們疲於應對種種開銷,每個月甚至利用信用卡養債,根本沒有多餘結存。

“不過,這就回歸到個人規劃問題。俗語說:沒有這麼大的頭,就不要戴這麼大的帽子。如果連基本的存款也無法做到,就不要一味盲目追求潮流。留著錢傍身,總好過留著會過時貶值的東西。”

他說,儲蓄其實不難。每年只要把總收入的10%撥出來存款,久而久之就會累積非常可觀的退休金。不過,設定目標與執行力是否能符合,胥視個人對未來規劃的重視程度。

陳嘉虎指出,現代人以為只要一昧在銀行存款,財富就可增值。其實,在這高通膨社會,這種做法最容易讓財富貶值。這不僅是保守投資,而且愚蠢。

因此,他分享財產增值的3個步驟─累積財富、創造財富、保護財富。

先滿足基本需求

他透露,每個人都辛苦工作,最主要目的是累積一筆小財來滿足基本需求,並希望能應付不時之需。

“基本開銷不成問題後,就要開始訂定較高的目標,尋找更多財富來源。例如兼職、多元投資或減少開銷等,令財富能越滾越多。”

等到擁有可觀的財富規模後,這時如何讓財富保值就很重要。陳嘉虎坦言,此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讓財富可以免受通膨侵蝕。

“不過,國人大多數不喜歡尋求專業理財師的幫助。據悉只有11%願意尋找理財規劃師來規劃退休生活,18%會尋找保險經紀,另外21%會與銀行代表洽談。”

應請教專家意見

陳嘉虎感嘆國人對理財師的誤解。在他看來,並非富有的人才有資格尋找協助。如果遇到規劃困難而不請教專業意見,反而永遠在財富困境中循環打滾。

他希望這項調查可對國人當頭棒喝,喚起他們對退休規劃該有的關注何措施,這樣才能確保生活無恙。

他補充,就算政府推出再多保障退休規劃的計劃,如果本身對退休生活無概念,再多優惠也是枉然。

“尤其聽到許多人計劃延長退休年限或重返職場,這些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情況。因此,寧願把現在部份錢當作儲蓄,總好過以後生活沒有頭緒。”

東盟對退休計劃不熱衷

在歐美,退休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讓人眼花撩亂程度,卻也突顯歐美人士非常注重“養老”,才令退休產品與相關服務吃香。

反觀區域國家,除了新加坡外,包括我國在內的東盟地區對這項投資計劃不熱衷,理由何在?

陳嘉虎認為,各國經濟腳步不一樣,民智開發程度各異,才會有如此差別。

“新加坡經濟發展成熟,生活水平高,國民高枕無憂,因此有多餘時間思考未來,不斷計劃提高前程保障,因此退休規劃是順應時勢之產物。”

他說,大馬雖然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不過比起其他國家如印尼或菲律賓卻又過之而無不及。

“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只關注眼前的發展步伐,國民只求生活溫飽,退休對他們來說非常遙遠,甚至有者根本沒想過退休。因此,除非擁有較強穩的經濟基礎,他們才可能歇下腳步,好好清理未來的方向,包括退休規劃與購買醫藥保險等。”

事實上,陳嘉虎表示,展開這項調查的動機,是該公司希望能瞭解國內退休前後的生涯規劃趨勢,以針對相關族群,開發不同投資產品。

推出結合投資保險退休產品

該公司看準這塊未開發的處女地,因此計劃在今年杪推出結合投資與保險的退休產品,力求成為國內退休投資規劃的先鋒。

他解釋,該產品將為退休人士提供收入來源,不必擔心生活斷炊。這些產品擁有資本增值的優勢,因此他有信心能攫取可觀的客戶。

“投資者只須每個月投資小金額,就可保障以後的生活入息。之後公司也會開拓回教市場,力求讓退休規劃產品成為國人重要的投資工具。”

不要亂花“未來錢”

其餘調查數據:

超過80%受訪者表示不擔心退休生活的財務保障;
60%對在鬢髮如霜之年所需的退休金額毫無概念;
35%有信心其公積金與個人儲蓄可應對退休日子;
42%認為擁有足夠財富來完成理想;
44%已承認動用主要存款;
27%退休者因財務不佳而無法隨心所欲;
37%因沒有信心應對退休日子而計劃重返職場;
15%受訪者坦言無退休計劃。

雖然這些數據只是區區千人的調查,不過卻可反映國民對退休規劃真的沒有心得。

陳嘉虎感嘆表示,由於缺乏有效規劃,導致許多人面臨適當退休年齡時才知道,未來生活保障仍無著落,因此希望能把退休年齡延至57歲。

“尤其現代人在注重營養與生活品質下,壽命比以前延長,工作時間甚至與退休時間一樣長,因此退休前積蓄必須要非常充足,才能面對漫漫退休日子。”

他奉勸那些已動用主要存款或公積金的人,除非是萬不得已或把錢用來投資在更好回酬的地方,否則千萬別貿然把這些“未來錢”花光。

“許多人會感嘆生命苦短而選擇享受當前,可是當生命沒有想像中短暫,甚至隨之而來的是更多負擔的話,到時沒有存款,恐怕不得不把之前享受的代價加倍奉還了。”

結論

看完整篇文章後,你是否心有戚戚焉呢?不管你是屬於毫無規劃的族群,還是早已揚帆做好退休啟程的準備,主要還是要認清事實─退休不僅攸關個人計劃,也可能是牽涉整個家庭大事。

因此,不要把退休看得太瀟灑或浪漫,記得要更踏實與有遠見,努力為未來囤積財富,以免老年風霜,到時連自力更生的機會也沒有,這才後悔感嘆往日啊!
積極落實財務規劃方式



信心是個人生存發展的一種精神力量,缺乏信心輔助,人永遠都只能望成功而興嘆,因此可說信心對一個人的一生的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有鑑於此,《安盛2007年生活信心指數》針對亞洲人4大生活核心,即事業、家庭、健康和退休方式進行調查,以衡量人們的信心程度,同時也調查人們對短期(12個月)及長期(5年)內的生活展望以及如何做準備以應對不確定的人生。

經過多月在亞洲8個國家11個城市,包括中國(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印度(孟買、新德里)、印尼(雅加達)、馬來西亞(吉隆坡)、菲律賓(馬尼拉)、新加坡和泰國(曼谷)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事業在大馬人心目中佔據最重要地位,接著才是退休、健康和家庭。

家庭篇:家庭是避風港

現代人面對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家庭自然成為心靈棲息的重地,讓自己身心得到放鬆、平靜,以及回歸純淨。

即使你在外面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但事業畢竟是展現在外面給別人看的,家庭是裝在心裡,因為家庭給予你的不只是支持、休息、溫暖那麼簡單,還有關愛。那麼大馬人對家庭的信心指數又有多高?

53%對家庭狀況滿意

根據安盛調查顯示,53%大馬人對家庭狀況感到相當滿意,但單身或無子女受訪者的滿意程度則相對較低,僅各別達到33%和39%。

此外,高達62%大馬人預計未來5年自身的收入將出現變化,且冀望收入變化能改變現狀,將現有生活變得更美好,畢竟有錢能使得鬼推磨。

“家庭”向來被認為是夫婦子女等親屬所組合的團體,因此養兒育女、孝親敬老自然符合中國人的核心價值,對維繫家庭關係非常重要。

望子成龍心態根深蒂固

大馬人的“望子成龍”心態根深蒂固,約67%受訪者相信可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水平,並有高達70%相信教育將是孩子邁向光明前途的唯一辦法,也願意改變現有生活方式,以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教育。

不過,卻有高達59%的民眾對日益高漲的教育費感到憂心,憂慮指數僅低於印度(76%)和新加坡(72%)。

不再抱養兒防老觀念

但“養兒防老”的說法似有式微之趨,儘管有51%受訪者認為婚後計劃生兒育女,但49%受訪者卻持相反態度,其中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養兒育女費用太昂貴,加上生活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生育計劃得謹慎考慮。其餘則以事業為重或享受生活為由,而對孩子說“不”。

退休篇:完美規劃最重要

退休,是每位在職場打拚的上班族必須面對的問題,尤其工作年資愈久,愈感受到退休的壓力。畢竟 勞碌半生,終於可以從工作或家庭責任中退下來,那大馬人對退休的感覺又如何呢?是鬆一口氣,還是感嘆萬分呢?

55歲最理想退休年齡

其實,退休對大馬人而言,並不是意味著離開工作崗位,反而是放慢工作步伐。86%受訪者預計退休後生活將變得更寫意和快樂,其中71%認為退休後與家庭共聚天倫的時間將變得更多。

在多數大馬人心中55歲是最理想的退休年齡,也是亞太區域最早的退休年齡;但開始進行退休規劃的年齡則遲至39歲,落在新加坡、菲律賓和香港之後。大馬人趨向提早退休,但超越半數不願犧牲現有生活品質以提早享受安逸的退休;另外32%民眾則持相反意見。

僅26%對退休充滿信心

那大馬人是否準備好迎接退休生活呢?只有26%大馬人對退休充滿信心,但仍遠較最高的印度(66%)和菲律賓(54%)為低,而新加坡則以14%墊底。

此外,儘管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完善的退休規劃非常重要,但只有36%受訪者擁有完善的退休計劃,並積極採取行動,其餘則認為退休太遙遠,並不積極進行。另外還有20%不知從何開始。

高達37%受訪者認為他們的收入足以維持退休生活,至於通過儲蓄、投資或保險維持退休生活的民眾則有36%。少過20%是獲得家族財務支援、政府資助或遺產。

退休後,錢又流向何方呢?大約24%受訪者認為日常和家庭開銷將是退休後的主要開銷,其次為醫藥開銷(20.6%)、孩子教育費(19.1%)。

但隨著退休時間變得更具彈性,約15.1%受訪者願花錢於旅遊和休閒上,房屋貸款/租金為14.8%,其他則為6.4%。

健康篇:擔心未來醫藥費高昂

健康是所有人畢生的追求,也是所有人最重視的一環。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畢竟沒有一番的付出,又何來結果呢?現在就去觀察一下大馬人如何將健康納入生活。

大馬人健康指數偏高

調查顯示,大馬人對健康的指數偏高,高達75.7分,僅屈居菲律賓的79.8分之後。其中女性受訪者對健康的信心度為46%,高於男性的43%,但單身或無孩子者的信心程度則偏低。但對健康指數感到滿意,並不代表對未來感到有信心。

大馬人對未來的健康信心指數明顯滑落,按12個月計,超過半數受訪者對現今的健康有信心,但期限若推遲5年,健康信心指數將滑落至49%。

未來健康指數滑落

單身的大馬人對未來1年和5年的自我健康的信心指數只有43%和38%,但無孩子者在相同時期的健康信心指數也僅達到43%和40%。

為何大馬人的未來的健康信心指數偏低呢?原因出自於醫療費用的高企。約有56%受訪者認為儲蓄足以支付未來5年的醫療費,但多數大馬人仍擔心儲蓄將不足以應付日益昂貴的醫療費用。其中高達71%民眾認為未來5年的醫療費用漲幅明顯較儲蓄來得高,憂心程度冠絕8國,而新加坡和泰國則以70%位居第2和第3。

不過,儲蓄並不是民眾的主要醫療費用來源,約64%民眾通過購買醫療保險,來承擔未來5年的醫療費用。

既然負擔不起高昂的醫療費用,那麼何不退而求其次,到價廉的政府醫院去呢?主要是高達47%的民眾對政府醫院提供的服務信心缺缺,僅有46%對政府醫院維持他們的身心健康有信心。其中更有高達64%的民眾認為醫療保險遠較政府醫院提供的醫療防護有效,僅屈居印尼的65%之後。

儘管對未來憂心忡忡,但40%大馬人有信心在退休後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但年齡介於25至39歲的受訪者信心指數普遍偏低,分別低於28%和36%。

事業篇:盼破瓶頸事業直衝

人類的要求往往都是難以取悅的,我們從來沒有對身邊的人事物感到滿意過,而且永遠都在追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夢想。但堆砌夢想需要金錢的支援,而金錢則源自於工作,因此事業有成自然是現代人最渴望的一環。

36%對現有工作滿意

約半數大馬受訪者對職業保障、職業前景,報酬和大展拳腳的機會感到滿意。不過,對現有工作感到滿意的人數卻出乎意外的少,僅僅達到36%。儘管如此,受訪者對事業的樂觀程度日趨改善,未來1至5年內的信心指數分別為46%和51%。

成功的職業生涯不僅僅是自我增值,同時也在退休規劃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中高達74%的大馬人認為,事業成功和收入穩定是營造未來安逸退休生活的關鍵,儘管略遜於菲律賓的85%,但遠高於新加坡的52%和中國的56%。

72%認為事業有成提升自信

另一方面,有高達72%大馬人認為事業有成有助於提升自信,其中年齡層介於40至50歲的受訪者為多,而年齡介於25至39歲者則對此不敢苟同。

50%大馬人認為未來5年事業與生活時間分配將日趨均勻,而印度則以79%居冠。

在多元種族社會裡,家庭的位置;在10個受訪者當中,高達60%民眾認為抽時間陪伴家人比市也更為重要,且多數大馬人認同事業是支持自己和家人財務狀況主要,僅有4%受訪者持反對意見。

但並非所有大馬人皆對此持正面反應,其中26%認為健康與家庭將與事業有所衝突,不認同的人則有25%。

結語

總的來說,不論宏觀經濟因素,大馬富裕大眾對未來5年的生活依舊樂觀。然而,生活態度樂觀並不意味著他們已做好萬全準備,以應對日後生活的不確定,因為大多民眾仍未開始對未來作認真規劃。

因此,為免日後錢不夠用,積極落實財務規劃方式上策。
有錢百萬富翁致富方法



成為有錢人,是許多人的夢想,但要如何成為有錢人,卻是知易行難的事,以下是網上各種致富門路,供你作為參考。

1. 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你會花很多時間在上面,因此你一定要感興趣才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不願意把時間花在上面,就得不到成功。

2. 自己當老板。為別人打工,你絕不會變成巨富,老板一心一意地縮減開支,他的目標並不是使他的職員變成有錢人。

3. 提供一種有實效的服務,或一種實際的產品。你要以寫作、繪畫或作曲變成百萬富翁的機會可以說是無限小,而你要在營造業、房地產、製造業發大財的機會比較大。記住,出版商賺的錢比作家多得多。

4. 如果你堅持要用自己的靈感來創業,最好選擇娛樂業。在這方面,發財的速度相當快,流行歌曲和電視最理想。

5. 不論你是演員或商人,盡量增加你的觀眾。在小咖啡館唱歌的人,賺的錢一定比不上替大唱片公司灌唱片的人;地方性的商人,不會比全國性的商人賺的錢多。

6. 找出一種需要,然後滿足它。社會越變越複雜,人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多,最先發現這些需求而且滿足它們的人,是改進現有產品和服務的人,也是最先成為富翁的人。

7. 不要不敢採用不同的方式—新的方法和新產品,會造成新的財富。但必須確定你的新方法比舊方法更理想,你的新方法必須增進產品外觀、效率、品質、方便或者降低成本。

8. 如果你受過專業教育,或有特殊才能,充份利用它。如果你燒得一手好菜,卻要去當泥水匠,那就太笨了。

9. 在你著手任何事情之前,仔細對周圍的情形研究一番。政府機關和公共圖書館,可以提供不少資料,先做研究,可以節省你不少時間和金錢。

10. 一直想著發大財,不如想想如何改進你的事業。您應該常常問自己︰“我如何改良我的事業?”事業進行順利,財富就會跟著來。

11. 可能的話,家裡人先做點小事業,這種方法可以減少費用,提高士氣。利潤的分配很簡單,利潤能夠得到充份利用,控制也較容易。

12. 盡可能減少你的費用,否則的話,賺錢的機會不會大。

13. 跟同行的朋友維持友誼—他們可能對你很有幫助。

14. 把盡量多的時間花在事業上。一天12小時、一星期6天是最低要求,一天14小時到18小時很平常,一星期工作7天最好了。你必須先犧牲家庭和社會上的娛樂,直到你事業站穩為止。也只有到那時候,你才能把責任分給別人。

15. 不要不敢自己下決心。聽聽別人的讚美和批評,但你自己要下決心。

16. 不要不敢說實話。拐彎抹角,只會浪費時間,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而且要盡可能地、直截了當地、明確地說出來。

17. 不要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犯了錯誤並不是一種罪行,犯錯不改才是罪過。

18. 不要因為失敗就裹足不前。失敗是難免的,也是有價值的;從失敗中,你會學到正確的方法論。

19. 不要在不可行的觀念上打轉。一發現某種方法行不通,立即放棄。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可行的方法上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20. 不要冒你承擔不起的風險。如果你將會損失10萬元,若損失得起的話,就可以繼續下去,如果你賠不起5萬元,一旦失敗你就完蛋了。

21. 一再投資,不要讓你的利潤空閑著。你的利潤要繼續投資下去,最好投資到別的事業或你能控制的事業上,那樣,才能錢滾錢,替你增加好幾倍的財富。

22. 請一位高明的律師—他會替你節約更多的金錢和時間,比起你所給予的要多得多。

23. 請一位精明的會計師。最初的時候,你自己記賬,除非你本身是個會計師,還是請一位精明的會計師,可能會決定你的成功或失敗—他是值得你花錢的。

24. 好好維持你的健康和平靜心靈—否則的話,擁有再多的錢也沒有什麼意思。

財務計劃是你需要的金融產品


說了擬定財務計劃,有助於你將要處理的事項記錄下來,你準備怎樣做、在一個特定時間內如何達到目標,這些都很重要。

孩子教育及退休規劃是兩個最好的例子,有關計劃有一個特定用途,分別是孩子的教育費、或退休後的生活費。

今天要說的是,買你需要的東西。不曉得你是否還記得WYSIWYG這些字母,它是“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俗語的簡稱。

當電腦在大馬面世時,這幾個字相當普遍,遺憾的是,許多使用者有怨言,因為許多時候是WYSYCG,就是“What you see you cannot get”。

單位投資的情況也有些類似,需要促銷,以吸引有潛力的投資者,在市場學稱做“銷售。

“銷售”的焦點落在製造商或生產商的需要,在理財與投資,指的是基金管理公司,銷售是基金公司準備向你促銷金融產品,就是他們的單位信託,可能不是你需要或想要投資的類型,這是他們的目標,不是你這方面的需要。

但這並不意味基金公司沒有好的基金供銷售,分別在於諮詢顧問,也是你利益獲保障“成功的關鍵”。

銷售的功能也包括在進行促銷的努力,通常是短期花樣,以吸引你購買他們的產品,譬如折價、回扣及給贈品。

我們大家都知道,除了我們呼吸的空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免費的,不論長遠來說你是否將受惠是另一回事,至少公司已做成生意。

另一方面,行銷把焦點放在買者(投資者)的需要,行銷者嘗試找出投資者需要的是什麼東西,然後迎合他們的需求,不是製造商(基金公司)可以銷售的是哪一些產品。

其中一個例子是個人增值服務,提供投資者正規的諮詢、設定目標、教育、聯繫及相關資訊的溝通,譬如在投資情況改變時,應該如何調整、下一步應該怎樣做等學問。

因此,如果能與一些曉得銷售與行銷分別的人配合,是最理想不過的事,如果找對人,你的利益將獲得照顧,否則情況恰好相反。

(註:摘譯自李智泰著書“Power Concept$ For Investing Wisely”。)
Google